最新消息:首页公告!

小米答疑SU7事件!车企营销谁买单?这些点值得消费者注意

浏览 共有条评论 关键词:营销,小米SU7,小米事件
新搜索营销

事件回顾

雷军正式回应,小米公开答疑。  事故值得我们深思!

3月29日,一辆小米SU7标准版在高速上发生事故,迅速冲上热搜。根据小米给出的当时车辆信息来看,车辆当晚行驶是开启了NOA辅助驾驶的,在事故发生前,车辆有过“轻度分心”、“请手握方向盘”的警告。然后在事故发生前2-4秒,车辆发出风险提示;前1-3秒,驾驶者接管车辆;随后,以时速97km/h发生碰撞。

毫无疑问,小米的热度加上家属的声讨,让此事的关注度迅速飙升。

疑点不少

但事实上,从官方信息和网络资料来看,事故全过程确实疑点重重。

当然了,雷军很快就出来表明自身的责任感,但小米的公开答疑,其实并没有解答多少疑问,我们目前唯一能了解——小米很快就连续到车主了。但车门是否真的打不开、车辆为何着火、辅助驾驶为何在前2秒才提示风险、碰撞预警/紧急制动有没有工作、辅助驾驶逻辑是否有问题,依然还是一个迷。

同样地,关于车主、驾驶者、驾驶者家属的疑点也不少。一,驾驶者在发生事故前依然没有大幅度打方向盘,这正常吗?毕竟这是驾驶者的基本反应操作;二,当时开启NOA时,驾驶者是否专心驾驶状态?三,若是小米不负责,车主或驾驶者是否将面临着其他乘客的巨额赔付?四,发生交通事故,是否应该车企负责?五,车企负责了这一例,对之后的辅助驾驶事故判定是否也怪罪于车企?这些,我们暂时都没有答案。

要知道,纵使小米、雷军乃至广大车企都在宣传其辅助驾驶的强大,但人驾为主,依然是最底层逻辑,哪怕——车企并不会大幅宣传这一点。

值得反思

彼时,当责任判定这一核心问题出现时,就十分值得我们深思了。

前不久,特斯拉FSD正式入华引起了广泛关注,实测下不少的违章、激进驾驶更是引起了各家智能车企的大胆对比。但现实是,营销只是营销,卖点只是卖点,当责任判定时,辅助驾驶的“辅助”二字才真正被人重视。但试问一句,我们买车是否也容易被车企噱头冲昏头脑?

当然我并不否定智能驾驶的发展,这确实帮助我们很多,甚至也是全球汽车的大趋势。但在国内法规、技术限制下,我们始终谨记其底层逻辑。希望此次事故,也能让各家车企停下此“夸大”的宣传方式。技术带来安全,但要安全,才能享受技术的优势。

以小见大,千匹马力、强大动力、百公里加速、赛道底盘、电池超充等等技术,也是同理。

转载请注明:可思数据 » 小米答疑SU7事件!车企营销谁买单?这些点值得消费者注意

免责声明:本站来源的信息均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或转载于第三方平台,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联系邮箱:elon368@sina.com

人工智能数据标注服务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手机广告位-内容广告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