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思数据-人工智能媒体资讯平台!可思数据-人工智能媒体资讯平台!

2021年智能制造业专业人才薪酬涨幅10-20%

  在牛年新趋势下人才需求将会有哪些改变?哪些人才供不应求,薪资将发生哪些改变?任仕达大中华区发布报告《2021年市场展望与薪酬报告》给您一一揭示。
  2021年人才发展趋势在任仕达大中华《2021年市场展望与薪酬报告》中侧重从制造业、医疗服务、金融、 文娱消费、 ICT互联网五大领域探讨分析年度人才市场发展趋势与岗位需求预测。
  2021年人才与就业总体趋势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但受利于政策环境和 防疫措施,复工复产开启早,数字化驱动与 环保科技发展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制造业结构 性的优化,推动制造业资源配置的优化,疫 情对中国制造业带来负面影响相对较小。
  数据资料显示,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发布的2020年9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2%,较上月上升0.5%,连续7个月 运行在50%以上。三季度均值为51%,较二季度均值 上升0.4%,表明经济复苏势头增强。分项指数变化显 示,供求均衡进一步强化,对外贸易持续改善,大中小型企业协同共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就业形势向好发展。
  从2020年前三个季度PMI数据来看,在经历了2月春节 期间的最低点后迅速反弹,制造业已呈现强劲复苏趋势。另据《2020春招就业市场追踪报告》显示,机械/ 制造方面,2020应届生岗位需求环比增长57%。当房地产等领域招聘需求收窄,而机械/制造类招聘需求却 逆势增长,环比增幅超过电子/通信、消费品等其他领域。
  制造业覆盖食品、饮料和烟草、纺织和服装、机器和运 输设备、化工等多个行业领域。自2009年起,中国制造业产值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连续十年保持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地位。作为制造业大国,制造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
  专家观点
  智能制造专家、国务院国资委机械工业经济管理研究院两化融合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智慧中国》杂志社副社长宋嘉对 #AI国际商业评论#说:制造业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智能制造已经是行业共识。正如本《报告》指出的,在行业全面向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进行着深刻转型,尤其是在:数字化工厂、设备及用户价值深挖、工业物联网、重构商业模式以及人工智能。行业的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制造业转型升级中的痛点与拐点
  从产业价值链结构来看,国内制造业在研发设计、核心生产工艺和生产线服务方面缺乏一定经验与技术能力, 面临着劳动力成本上升、附加值困境、市场需求多样化的三大挑战。
  人口红利效应褪去,劳动力成本上升,年轻人不愿意去到工厂工作等因素使得制造业领域人才储备要素受限。 乐观地是,新技术在制造业领域的应用,工厂的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有望帮助在研发设计、企业决策、生产制造、质量管理等方面提升效率,帮助弥补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劣势。
  根据德勤相关数据显示,中国工业企业智能制造的五大部署重点依次为:数字化工厂(63%),设备及用户价值深挖(62%),工业物联网(48%),重构商业模式 (36%)以及人工智能(21%)。
  从国内智能制造企业城市地域分布来看,以山东、江苏、浙江、广东等为代表的东部沿海城市,经济实力雄厚、科技资源丰富,智能制造发展相对较快,大型制造企业已基本实现从机械化向自动化的转型,在推动企业从数字化向软件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中西部地区智能制造与普及水平略低于东部沿海地区。
  2021智能制造及研发领域人才趋势
  预计2021年制造业领域招聘活动将保持稳定增长。其 中以研发类、环保制造业为方向的高科技制造业岗位 需求将进一步增多,并引发企业内部相关岗位需求增 加。此外,在工作职责、工作方式、工作技能等方面 也将带来一定科技型突破。
  高科技制造业技术将改变工作职责
  数字经济和先进制造业相关的产业在疫情中发挥了重大价值,随着生产生活秩序逐步恢复,“新基建”热度提升,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商用5G等领域成为关注核心。
  未来,随着新兴技术渗透,工作和组织管理的模式方法和重心也将发生变化。传统的多人协作的项目,在 AIoT等新技术的推动下,可以由一个人来完成。从人与人协作到人机协作,个体的工作职责未来将更多聚焦在审核、监控管理方面。
  国内制造业面临着三大挑战。制造业正经历从传统工业机械到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不断迭代升级的过程。
  数字智能化帮助提升生产效率,反向抵冲人力成本上升带来的压力和劣势。而从国际视角来看,作为制造业大国,中国有着大量的成熟的技工。部分产业或面临着产业转移考虑,但在劳动力成本和技术熟练度上依然存在博弈权衡。
  高精专技术人才的卖方市场
  制造业投资背后的风向标显示,传统制造业与高技术制造业,投资热度正转向高技术,可持续发展型。
  从趋势来看,技术研发、技工、外贸、营销类技能预计是2021年制造业领域最为紧缺型岗位。技术的重要性在现阶段的商业环境中越发突显,属“卖方市场”。
  以研发技术型人才为例,其最突出的技能欠缺是在专业基础知识方面。因为行业、产品的不同,人才在不同公司切换时会遇到技术上的不适配。这种不适配。导致人选和公司需求的不一致。招聘方和求职者不可能要求双方需求和能力完全匹配。除去其他软性技能、偶然性因素,适应新产品和新公司的速度,很大程度取决于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此外,如何及时获取企业所需人才,招聘经验丰富的HRBP,或是与专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合作成为企业进行人才部署的重要方式。简言之,招聘高精专技术人才, 对于带动其他岗位如IT类人工智能类,或是具有跨学术和跨行业经验的人才需求,将催生招聘联动效应。
  中国作为2020年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经济体,其在疫情防控和经济复苏方面的相对优势,预计2021年将吸引更多具有工科背景的海外人才境内发展和回国。
  劳动力就业方式多样化
  人机协作打破以往项目人力受限因素,进而对人才技能和人才结构催生变化。制造业的劳动力模式正在从完全固定的劳动力模式转变为一体化的劳动力模式。这也意味着企业的劳动力结构将由长期雇员、专业服务商、自由职业者构成。
  新常态下,一方面市场对于人才需求既有可预见的高峰低谷,比如电商物流行业每年5-6月,9-11月蓝领用工缺口增多;又有非规律的、突发性的阶段性波动需求,比如某企业为了数字化升级,阶段性使用外包供应商和驻 场技术服务人员。未来,企业用工方式将增加灵活度。
  对候选人而言,传统的固守在一家企业寻求稳定工作的观念正逐渐被淡化。技术和胜任力让他们更倾向于选择拓宽自己的技能和人际网络,主动拥抱新科技新环境, 不断刷新自己的技能储备,缓解职业焦虑稳定就业。
  技能储备方面,候选人应提升软性技能,如团队协作与上下级、同事沟通、组织管理等。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制造业面临劳动力成本、附加值、市场需求多样化的挑战。因而在硬性技能方面,候选人应该结合市场趋势与需求痛点,进一步思考在新技术技能、市场营销、国有品牌创造等方面的探索。
  寻求出色的候选人
  2021年会有更多的求职者愿意跳槽,以寻求更稳定更理想的工作。
  疫情对国内部分企业产生灾难性的企业,部分企业停产或是被兼并收购。此前的企业冻结薪资或奖金的现象或将随着企业梯队的优化重组减少。而继续冻结薪资的企业将面临人才流失、业务发展受限等风险。
  新常态下,全球经济放缓,区域性的合作发展比如RCEP带来一定新机遇。对企业来说,是否提供数字化的工具、良好的医疗保障、良好的财务状况、行业前景等新要素成为候选人求职的重要考量因素。诚然,候选人在求职过程中也需要对自身技能、职业发展定位、以及时势所趋应有清晰的认识。
  2021年(第四届)远见者杯全国大学生创新促进就业大赛的数据显示,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用人单位对人才的硬技能和软技能同等重视。
  2021薪酬发展趋势展望
  目前,国内越来越多的制造业企业正在转型迭代,从传统制造升级为“智能制造”。而为了弥补上述提及的 “附加值低”等短板,更多的企业新设研发机构,增加研发投入,如目前较为风靡的汽车研发、医疗器械研发、生物医药研发等。另外,薪酬表上也呈现了目前 热招的相关岗位,包括NPI经理、产品开发经理等。
  城市区域分布上,东部沿海城市制造业智能化水平整体高于中西部。而受厂房面积生产成本等因素影响,制造业企业厂址多设在郊区,或在二三四线城市居多;在市区核心地带的高新科技产业高地,则主要以研发机构为主。因而,不同城市制造类岗位(制造、研发、销售、后台等)数量的设置或有不同。
  随着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市场日益回暖。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预计制造业领域薪酬涨幅区间为10%-20%。 随着越来越多重复单一的工种被机械自动化替代,传统岗位将面临缩减或调整,对候选人而言,提高或重塑技能恰逢其时。同时,该领域雇主企业则需加强内部培训,实现“一岗多才”或调整人才战略,成为时势所趋。
  2021六个城市薪酬预测北上广深、南京、苏州
  以下薪酬表数据摘取了任仕达大中华目前的主要热招职位,数据为月薪底薪,不包含奖金、提成、补贴等。
  《报告》特别提示:仅供参考
 
 
 
SEM推广服务

声明: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热点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