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见成效,制造业价值链上游转移,机
|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理李克强首次提出实施“中国制造2025”,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此后,“中国制造2025”一直是贯穿国务院工作部署的关键词之一。
该战略是对目前中国正在遭遇到的一系列制造环境困难的解决方案,中国作为低成本制造中心的竞争力将有所减缓,包括人力成本和与租给相关企业的费用;更不用说维持人口老龄化,劳动力萎缩和财富分配不均等社会压力。中国制造2025已经从概念走向了实际,按照大多数专家的想法,在未来的智能工厂中,机器人是最不可缺少的一个关键因素。随着中国智能工业的升级调整,人口老龄化以及人力成本的提升,机器人在智能制造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从许多方面来看,这些问题都是伴随之前制造业经济成功而产生的问题,而《中国制造2025》的主要目标是使中国从大量生产廉价,劳动密集型的低质量商品(如服装)转变为低技术工人;由高技能(薪水较高)的劳动力生产和出口高价值的中档产品。这种变化目前在国内已经悄然发生了。 例如,中国在全球纺织品出口(劳动密集型产业)中仍保持强势地位,但长期来看增长却在放缓(见图1)。
图(1)
特别是,中国在消费电子,航空航天和汽车等领域加快了高科技资本产品(用于制造成品的机器和部件)的生产和出口(参见下面的图2和图3)。
图(2)
图(3)
到2024年,中国专用制造机械生产(一种资本货物)的同比增长将达到6.74%。图3 –与之相比,工业生产在同一年仅同比增长3.84%(见下文)。 尽管印度的劳动人口正在迅速增长,但是在过去的25年中,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远远快于印度。这种增长是由巨额投资推动的,该投资为高铁,道路,港口,机场和新城市的基础设施提供了资金。基础建设的搭建有助于中国将其制成品快速有效地推向世界市场,这导致中国已蜕变为制造业巨人-过去20年的世界工厂,目前占全球制造业总产值的近50%。相比之下,印度几乎在制造业的所有领域都落后(见图4)。
图(4)
印度的基础设施网络极其薄弱,难以将批量生产的商品从工厂运送到港口。此外,印度投资约占GDP的30%,而中国为50%,制造业约占印度经济的20%,而中国为30%;我们看到印度是一个经济薄弱的邻国,因此不是很吸引外国投资。如果要改变,那么就需要印度政府做出重大政策更改,这要远远超过目前通过“ 印度制造”运动所进行的工作。目前看来这种变化尚未出现。
|
时间:2020-07-06 23:45 来源: 转发量:次
声明: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