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薪24W领跑全国,机器人人才领域背后却痛点频
年薪24W领跑全国,算法人才最“吃香”
近日,互联网招聘平台BOSS直聘发布了《2019二季度人才吸引力报告》。
报告显示,2019年应届生岗位中前沿技术类岗位人才吸引力指数继续位列榜首。
其中搜索算法、数据架构师、架构师等岗位人才缺口均超过50%,市场需求与人才质量的匹配存在明显错位。
以机器人算法工程师为例,该职业中工资大约20k-30K的占比最多,高达44.4%。
其职位要求大多需要掌握计算机视觉或定位导航的基础理论和算法,熟悉SLAM算法;熟悉C/C++编程和常用数据结构算法;熟悉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深度学习、人工智能算法等。
看来属于机器人人才的春天已经来临了!
核心人才济济,未来增长可期
资料显示,中国已经拥有全世界规模最大的机器人研究队伍。
这些队伍,分布在各大高校,科研机构和相关的企业里面,这些队伍中的人才是我们发展本土机器人产业的核心点。
从2000年-2019年间查询得知全国的机器人博士发表论文数2140篇,硕士发表论文总共19489篇,机器人研究人才济济。
从数据统计来看,我国和机器人相关人才应该还不算稀少,内容研究方向也是以机器人技术,人工智能,移动机器人等为主。
在机器人相关研究成果上,多年来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可见我国的机器人人才量正在逐步增长发力中。
人才领域三大“难”
看似这么多人才培养出来,那么多高校在研究,但是现实中我们从机器人行业发展,机器人教育趋势,及机器人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来看,依旧痛点频频!
机器人企业招人“难”
目前以机器人为代表的劳动替代型技术快速发展,带给企业的好处显而易见——高效率、低成本、产品质量稳定。
企业对于机器人人才的迫切需求也愈加明显,从企业的角度来说要找一个从事机器人行业的专业人才,所付出的代价往往非常高。
数据来源:中国电子学会
根据中国电子学会整理的2018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中显示,目前我国机器人行业处于高速发展中,并在硬件基础与技术水平上有所提升。
随之而来的人才问题摆在我们眼前,我国工业机器人行业的发展遇到最大的瓶颈并不只是技术短缺,还有人才缺失,特别是应用人才严重缺失。
据统计我国机器人应用人才(现场调式、维护操作与运行管理等)缺口20万,且每年仍以20%至30%的速度增长。
以往单纯依托职业院校输送应用人才的培养机制其实已经很难满足现实市场和未来市场的需要。
在企业家们看来,各行各业都存在人才不匹配的问题,但工业机器人领域尤甚。许多大学生学历很高、各方面都很优秀,但是到了实际岗位中“并不好用”。
企业更需要有经验的智能制造人才,可是往往却难以找到,这就造成了就业难,招人更难的窘境。
技术突破“难”
从行业角度来说,我们那么庞大的研究队伍,试问,中国在机器人产业领域里面,甚至在我们的研究领域里面,到底有没有机器人关键性技术突破?有没有能突破枷锁的科技黑马?有没有能开拓创新的“独角兽”?
国家知识产权局《机器人产业知识产权分析评议报告》显示,截止到2017年12月,全球工业机器人领域的重点专利布局以中日最高,比重达到了全球的6成。
其中,中国第一,占到了全球工业机器人领域的重点专利布局总量的36.5%;其次是日本,工业机器人领域的重点专利布局量达到了24.4%。
中国工业机器人领域技术分布分析 数据来源:国家知识产权局
从上述数据来讲,我们正在努力着,加快部分创新科技的研发和应用,但仅仅依靠量的积累还未能有效地展现质的飞跃。
在中国上万亿的机器人市场面前,成熟的国产机器人产品依然缺乏有效的竞争力。自19年开始,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增速放缓,留给我们国产机器人研究者和企业的时间不多了。
机器人教育“难”
随着机器换人的口号响了一波又一波,各个黑灯无人工厂纷纷刷屏制造业朋友圈;各种超越认知的新型机器人在网上频繁爆出,机器人的时代已悄然而至,机器人行业人才的春天正在到来。
早在2017年,教育部《2017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公布的新增本科专业中,最引人注意的要数机器人工程专业,新开设获批“机器人工程”专业的高校有60所。
这些都充分表明了国家对工业机器人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
但国内的机器人教育目前整体处于行业发展早期阶段,在课程、人才培训等多个方面行业标准依旧混乱,且不同培养机构培养出来的人员其知识与能力是不同的。
因此,机器人教育的培养方式是存在较大差异的。
本身机器人领域的人才大多是从机械、自动化、电气、机电等相关学科中走出,步入职场之后针对机器人领域的不同,实现小方向的深入学习。
但我们都知道,机器人是一个集成技术,不属于任何一个独立的学科。而集成技术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各学科拼加就能学会的。它属于复合型跨界型技术,它需要对应用环境和应用要求有非常精准的分析和把握。
高校只能帮助学生完成基础方向性教育,小范围的深入研究和实际应用只能靠学生自己在行业内逐步摸索前进。
想要培养出能真正适应市场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必须是要依靠政府、企业及学校三方协同培养,高校要和企业联动,学科之间也要联动。
总结
机器人领域作为新兴行业,和其他行业一样,出现时都会面临各种困难的情况,这是产业从初级阶段跨越到成熟阶段必然经历的过程。我们能做的就是多方共同发力,尽快实现行业标准化人才培养,从而促进产业良性循环发展。
时间:2019-08-05 18:26 来源: 转发量:次
声明: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