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辅助执法渐成常态 这些“副作用”需避免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演进,城市治理也越来越具挑战性。现如今,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加快走向应用,智慧城市建设不断提速,城市治理既需要法律法规的保障,也需要科技手段的支撑,而无人机已然成为执法部门、特别是交通执法部门的“掌中宝”、“千里眼”。
谈及无人机,大部分民众对其的印象最初还只是“军事利器”,用来刺探敌情、定点攻击。此后,无人机技术得到了持续升级,相关制造业产业链也日趋完善,民用无人机行业逐步崛起。受此影响,无人机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愈发广泛,交通巡查与辅助执法是一个主要的应用方向。
据悉,广西南宁市首个无人机“邕城飞鹰”小组,已经编入了该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七大队,将对不系安全带、违停、不礼让斑马线等违规行为进行抓拍。数据显示,2019年2月,南宁交管部门就利用无人机查处了超过400起违停。实际上,将无人机运用于交通管理,辅助执法只是手段,重要的还是在于震慑不法行为,保障交通安全。
无人机成交通管理“小能手”
随着民用无人机制造业趋于成熟,相关产品的品质、性能得到了提升,价格也更为合理,这使得无人机在消防救援、交通管理、环保监察等政务领域的应用越发常见。在我国,各地政府部门正积极采购无人机,用来加强管理、执法能力,提升工作效率。
2018年6月,常州市交警支队高架大队在新闻发布会表示,该市高架道路已经启用无人机协助查处交通违法行为,主要抓拍接打电话、压线、不系安全带、货车闯禁区、违停等情况。启用无人机抓拍2周时间里,就抓拍了100多起交通违法行为。
2018年十一国庆假期,四川成都高速交警进行了高速交通整治工作,使用了无人机等设备。从10月6日起,成都交警在绕城高速、成灌高速、成温邛高速、成彭高速等市管高速部署了警力,并利用无人机抓拍占用应急车道的违法行为。
2019年2月,由于春节期间游客众多,为了更好地管理交通秩序,保障交通安全,海南公安厅交警总队启用无人机开展空中巡逻执法,延伸执法覆盖面,共计抓拍到130起交通违法行为。此外,上海、福建、山东、陕西等省市的交警部门也启用了无人机来协助交通执法。
“无人机执法”有利有弊
面对越来越多的“空中交警”,不少网友表示,无人机等新科技的运用,不仅体现了交通管理部门锐意创新、用于求变,切实将新技术、新产品投入到实际应用中,维护交通安全和秩序,而且也体现了无人机等科技产品日益走向普及,并展现出积极价值。
也有网友认为,无人机辅助执法,的确有助于交通管理,有利于提升交管部门的工作效率,但是不能忽视的是,无人机在执法过程中,也有可能涉及安全、隐私等问题。如果无人机拍到个人隐私,并被泄露,或是无人机在执行任务时突然失控,导致坠落伤人,那么又该如何判定责任?
网友的不同意见都有其道理。从目前来说,无论是应用于交通管理,还是应用于其他领域,无人机产品所面对的隐私、安全等问题都是普遍存在的。只是相对而言,被作为执法工具时,无人机所受到的关注和担负的责任都要更大一些。
一方面,无人机应用于城市治理与交通管理,需要尽力做到公平公正,不能存在“执法盲区”,这是许多人的内心诉求;另一方面,无人机在辅助管理、协助执法的过程中,也需要时刻注意安全、隐私问题,避免出现相关争议或涉及违法行为。这些,都应当予以重视,并加紧推进“无人机执法”的规范化管理。
多方面促进无人机规范执法
对于“无人机执法”可能涉及侵犯隐私、威胁安全,不少国家已经有深度认知。例如美国地方警务部门在利用无人机协助管理的同时,十分重视民众的感受,不断向民众强调绝不会出现偷拍个人隐私的情况,而且为了防止安全问题,无人机履行监控任务时,不允许飞越人群上空。
因此,我国在推进“无人机执法”的规范化进程中,可以借鉴国外经验,并结合本国实际,加快去除其副作用,在安全、隐私问题上做出有效防范,从而获取民众的信任与支持,更好地平衡公共利益与个人权益。
目前,我国无人机监管政策陆续公布,相关管理体系正日趋完善。业内专家提出,对于“无人机执法”,也需要建立一套监管制度,在遵守国家法律规定的情况下,还要遵循不同任务、不同环境对于无人机使用的具体要求。另外,还要重视无人机的日常维护以及飞手的持续培养。
而对于无人机在辅助执法过程中,所收集的视频、图片等信息,必须设立严格的储存、利用规则,防止信息泄露与被窃取的事件发生。在制度化、规范化前提下,无人机执法才能在发挥积极价值的同时,避免出现“副作用”。
时间:2019-03-08 00:32 来源: 转发量:次
声明: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