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报告 AI展会 数据标注 标注供求
数据标注数据集
主页 > 区块链 正文

区块链技术有望将法律与经济融为一体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郑志明在题为《区块链技术与发展》的演讲中指出,区块链现在正处于2.0到3.0的过渡时代,将在构建下一代价值互联网上发挥作用。十九大以来一直提倡为实体经济提供可信平台。“区块链发展到现在,逐步快速发展成为一种市场的工具,可以帮助社会来削减平台的成本,让中间机构成为过去;区块链也将促使公司现有业务模式重心的转移,有望加速公司的发展。从底层技术来讲,有望成为数据记录、数据传播和数据存储管理模式的转型。区块链本身更像一种互联网底层的开源协议,在不远的将来会触动甚至会最后取代现有互联网的底层基础协议。从社会结构来看,区块链技术有望将法律与经济融为一体,颠覆原有社会的监管和治理模式;组织形态也会因此发生一定的变化,最终会成为引领人们走向基于规则的法治社会的工具之一。”

区块链技术有望将法律与经济融为一体

郑志明指出,从互联网建立信息互联以来,信息通信可分为几个发展阶段,在互联网时代,我们建立了信息的互联关系,基于此,实现了人人互联。如今社会更多谈的是5G、物联网,也就是说万物互联。而在信息、人、物互联完成后,价值的互联才能成为可能。“过去是数字经济和社会治理的1.0时代,现在是2.0时代。2.0最核心的通道是信任,在低成本情况下运行的信任。”

而区块链本质上是通过分布式方式来建立可信的机制。郑志明指出,在这种情况下,信任模式将从传统的人和人之间的模式转化为对机器的信任。价值的转移渠道也将从中介高成本的通道,转变为基于区块链的低成本安全通道。另外,社会治理模式也会从传统的信息技术辅助的模式转化为基于规则的法治模式,帮助建立行业基础可信环境,实现个人和机构的商业、社会信用数据的跨行业融合。

在他看来,分布式比去中心化更能诠释区块链与产业的结合。“在目前的环境中,去中心化是不现实的,多中心的分布体系更适合目前的行业管理现状。这几年区块链技术在私有链、联盟链的应用里已经有了初步的进展,但是不是没有中心的,还是有中心的,只是分布式的。”

基于区块链的经济运行和社会治理架构的生态环境特征有四:一是开放共识,希望共同来维护数据安全,保证不可篡改。二是分布式和去信任,值得注意的是,在现阶段还是去物理设备的中心化,并不等于去管理的中心化,没有一个社会经济组织是不需要介入管理的。去信任是指,传统的人之间的信任转化为对机器信任。三是隐私和监管,由于数据本身不存在第三方平台,加密存放在区块链上,实现隐私保护和授权共享。但是区块链的运行规则中,行业一直担心的是监管问题,由于数据对授权节点是公开透明的,通过区块链技术非常有利于对数字的穿透式监管。四是智能合约,基于区块链合约规则的法治,顶层治理节点来制定智能合约。合约就是规则,如果顶层治理节点来制定智能合约,合约就形成了运行的规则或者法律,它可以自上而下100%的按照规则来治理国家、社会、经济,避免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情况的发生。

区块链现在正处于2.0到3.0的过渡时代,1.0以数字货币为典型特征,而今迎来大堆泡沫。2.0时代以智能合约为典型特征。3.0时代是基于规则的可信智能社会治理体系为典型特征。

从科学和技术角度来讲,区块链实际上就是解决三元悖论,可扩展性、分布式和安全性。郑志明表示,如今很多应用只得其二。下一代区块链底层技术的核心是三元平衡寻优问题。

“现在很多人讲,我现在做底层架构,是用国家给的密码标准或者安全标准,这是完全错误的,这个底层架构是不好做的。区块链的概念、平台技术并不难,但是要做好却很难。”他表示。每块内容涉及的范围颇广,可扩展性涉及性能、分布式共识、安全性,再打开,它是全系统寻优问题,是一个复杂系统,是全局问题,不是某一块问题。还会牵扯到很多数学、安全性、计算机信息这些科学领域。

最后,郑志明还呼吁加强我国国家主权区块链基础平台的研发。“当前,国外以区块链基础技术平台或者操作系统的研发为主,国内以区块链应用开发为主,要注意,一个是研发,一个是开发。建立我国的国家主权区块链基础平台迫在眉睫。”

微信公众号

声明: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SEM推广服务

Copyright©2005-2028 Sykv.com 可思数据 版权所有    京ICP备14056871号

关于我们   免责声明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原创投稿   网站地图  

可思数据 数据标注

扫码入群
扫码关注

微信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