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报告 AI展会 数据标注 标注供求
数据标注数据集
主页 > 区块链 正文

区块链的提问和数学的猜想

      在开场致辞中,经济学家朱嘉明表示当前这个时代是一个科学主导的时代,是由若干和整体的科学体系主导的时代,更是科学集群和技术混合成长,相互影响的时代。2019年将是一个非常值得在意的一年,这一年有三件值得纪念的事:麦哲伦航海500周年、人类登月50周年、互联网前身阿帕网诞生50周年。尤其后两件事,改变了过去50年人类历史的走向和轨迹。他表示,这次区块链数学科学会议力求成为21世纪的“梅西会议”,通过数学、密码学、计算机科学、经济学和人工智能之间的跨学科互动,对区块链体系进行科学层面的解构,探讨建立基于区块链应用数学的可能性和路径,最终也希望对数学本身的发展有推动作用。最后,朱嘉明老师引用希尔伯特墓志铭的一句话作为对区块链数学科学的期许:我们必须知道,我们必将知道。
 
  如何看待区块链的发展现状?
 
  过去的十年,区块链逐渐从小众走向主流,但社会对区块链的认知,很大程度上仍然停留在最初的阶段。数字资产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零壹财经创始人柏亮在会上表示,目前区块链行业遇到的瓶颈是底层思想的创新。
 
  在经济学家、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前院长晏智杰看来,区块链技术首先是互联网技术的一次巨大飞跃和升级。它最大的价值在于把互联网这样一个信息传输工具,升级为价值交流的工具,并把市场经济形式推到更高的阶段。其次,区块链的应用之路必将是曲折的。一个国家对区块链的接纳程度与该国的经济发展程度有关:市场经济发展程度越高的国家,越容易接受区块链,反之就容易抵触。在应用领域方面,在金融领域之外,区块链在其他社会领域也有很大的发展,不断地被企业、政府、民众所认识、采纳,这个过程的落实本身也是曲折的。
 
  北京大学网络和信息安全实验室主任陈钟则认为区块链应用的特色包括了去中心化、分布式抗毁、全网溯源、智能合约、同等激励等。而真正有意义的,就是用智能合约来编程,很多规则如果能够在现在构建的区块链上编程、执行,可能会使整个社会的秩序更好、更有效率。
 
  中央财经大学信息学院院长朱建明表示,比特币、区块链的发展对社会生活已经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比特币、区块链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交易速度、监管等问题并没有影响比特币本身的发展。他认为,最成功的区块链应用仍是数字货币。
 
  清华大学信息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邢春晓认为当前的区块链很像20年前的互联网,存在很大的泡沫。但区块链技术还有很多发展机会。区块链所要建设的理想世界是去中心化、可信、安全、公正、高效的自治组织和自治社会,但智慧城市和社会的建设面临诸多挑战。智慧社会的作用主要是机器信任、智能合约和价值传递。他把区块链的最新进展总结为ABCDE的技术,即人工智能(A)、区块链(B)、云计算(C)、大数据(D)和互联网(E,包括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
 
  南京大学副教授丁晓蔚选择从金融风险的角度看区块链。他认为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将推动金融信息基础设施架构的变革。区块链可提供更为可信、全面的金融大数据,可以改变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架构。相应地,监管政策和法规,也会掀起一系列的改良和变革,从而规制金融市场参与者的行为。同时,他就区块链智能合约等技术的应用,是否反而会放大金融风险,甚至于系统性的金融风险的问题,为大家做了诠释,他认为监管沙盒试验可能是一个比较好测试该类风险的方法。
 
  北京邮电大学区块链及安全技术联合实验室主任马兆丰主要从北邮目前的区块链实践经验出发,认为传统的中心化处理的不足之处在于业务处理过于集中、信任中心不总可靠以及增加了交易成本代价。而区块链是一种分布式自组织的可信计算技术。区块链以其“去中心化、高度透明、集体维护、不可篡改、安全可靠”等特性将成为构建未来社会治理的信任基石。
 
  “区块链的底层是数学,中层是法律,上层是经济行为”,原北方电子研究所系统总体中心主任彭雄宏这样解构和分析区块链。在他看来,区块链这种自组织协同技术要求数学在六个方面发挥作用:第一是要真正支持分布式的协同系统;第二是增强共识分布性,扩大公平性和增强系统安全性;第三是加强隐私保护,促进安全授权,提高数据共享程度;第四是加强设计和测试安全性;第五是加强平行世界的建模和仿真,使协同经济效率最优化;最后是丰富区块链的自组织机制。
 
  而经济学家朱嘉明教授回归基础,从数学的角度去看区块链。他指出,区块链已经具备足够的跨学科基础,并已经展现了引入更多数学工具的可能性。根据嵌入理论,目前更多是区块链嵌入数学,但未来数学会更多嵌入区块链。这是一个互通的过程。区块链的应用场景将在学科交叉过程中日益扩大。在所有应用数学体系中,现在可能最具发展前景的是区块链。因此,区块链将是数学世界、关键世界和非关键世界、物理世界和物质世界之间的一个桥梁。
 
  如何看待区块链的跨学科特性?
 
  区块链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能源系统、物联网、经济金融等领域都可以有应用,因此一个普遍意义上的区块链科学一定是跨学科的。
 
  计算科学家、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王飞跃指出,要真正把人工智能系统建起来,需要区块链。建立在大数据基础上的人工智能就像把房子盖在土基、沙基上,知识都是碎片化的,可信度不高。有了区块链,人工智能的地基就相当于变成了钢筋混凝土。
 
  中科院院士张钹指出,人工智能主要通过计算机来模拟人类的理性行为、感性感知以及模拟人类的动作。我们可以把人工智能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传统人工智能阶段,第二阶段是深度学习时代。人工智能建立的初始,基于知识和经验的物理符号推理模型和神经网络模型都需要依赖人类编辑知识和经验或者人工选择特征输入;深度学习的出现对机器学习做了根本性的改变,从此不需要人工编辑知识和选择特征,只需要原始数据即可。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副研究员袁勇指出,从技术特点来分析,区块链和人工智能存在非常互补的关系,“区块链+人工智能”最大的应用是分布式人工智能。他认为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结合后,区块链会在个体层次的实体形态、组织形式、运作模式、激励机制和管理规则五个方面影响区块链生态。人工智能的基础是大数据,大数据是碎片化、实时、海量、良莠不齐的;而区块链可以架构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中间,把大数据变成可信、可靠、可用和高效的数据。
 
  美国普渡大学区块链实验室副主任、本征资本创始合伙人邢大地博士分享了他在区块链、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实践经验。他指出今天的人工智能还不够完美,并且通过比较可以发现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技术和经济学、今日和未来用于人工智能的分布式账本开放数据存在不同; 凡是多方需要共享流程和数据的业务场景都有用区块链提升效率和安全的机会。
 
  除了人工智能,与会专家学者对其他学科领域在区块链上的探索也介绍了他们的经验和见解。
 
  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张俊主要分析了区块链在能源系统场景中的应用情况。他表示,通证经济的核心是激励。通证对实体经济主要有两方面的作用:在实体经济内部进行调节,对实体经济外部环境进行影响。通证经济体系在能源系统中的应用不仅解决一些传统问题,还能增加能源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为能源系统的高效稳定运行提供理想的理论和应用基础。
 
  华南理工大学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崔巍介绍了量子计算机的情况。在他看来,量子计算机对于区块链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签名机制、椭圆曲线及POW的影响。虽然密码学界提出了抗量子攻击密码,但实际上现有所有的抗量子密码都没有得到理论上的证明。
 
  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信息安全系主任王伟表示,物联网当前发展面临着一些瓶颈,区块链的身份验证与共识机制有助于避免非法、恶意节点接入,去中心化架构可以提高物联网的可拓展性和兼容性。
 
  中科院信息工程研究所信息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陈宇重点介绍了零知识证明,他认为这一密码学的关键技术工具在大量密码协议的设计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区块链面临何种困难与挑战?
 
  区块链在发展中过程中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主要体现在技术、应用和监管等方面。
 
  数字资产研究院学术与技术委员会学术委员邹均认为,当前区块链危机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其一,币圈由原来的非零和理性博弈走向零和非理性博弈;其二,区块链技术落地时都会遇到不可能三角问题。他表示,区块链共识机制设计里要用到很多博弈论知识。理论上,区块链是一个达到纳什均衡的共识系统。但问题在于,区块链的共识机制是一个静态设计,而博弈论是动态的,所以这里存在矛盾。
 
  Zerohm创始人钟馥百也从技术层面分享了自己做区块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基于现有新架构,他认为未来一定是多链的结构,一条主链加若干业务链。在开发过程中,除了数学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外,还需要提供更多应用性。
 
  英拓网络创始人练志锋则指出了区块链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些监管问题,他认为现在区块技术还没有一些规范化的东西,和统一的标准,希望区块链专家、数学家和密码学家能合力做出解决方案,尽快建立行业共识。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生导师蔡维德表示,并行计算、容错机制、网络协议、数据结构、扩展性、实时监管和现代金融系统需求的挑战是区块链面临的最大挑战,实验室的研究数据跟真实数据存在很大差距。
 
  区块链会有怎样的未来?
 
  复旦大学教授,中国计算机学会区块链专委会主任斯雪明认为区块链系统的特点是静态性、多中心、分布式、冗余、高度同构,而目前的区块链系统是高度冗余、高度同构的。理想区块链系统如何构建?根据区块链系统的特点,他从自然界的拟态群飞、群游现象中得到启示,提出了拟态群体异构体系机构。
 
  区块链技术会不会威胁到互联网的存在或者是取代、颠覆互联网??UOC开源社区创始人贾可认为区块链技术是下一代互联网闭环中的最后一环。当前拆解区块链是为了重新理解和认知区块链,形成统一的理论,使之能够真正成为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科学。关于未来,他认为下一代互联网以及区块链网络的底层拓扑结构,将不再局限于欧氏几何,而将拓展到更一般的黎曼几何。
 
  原北方电子研究所系统总体中心主任彭雄宏指出,经济模式的发展经历了从传统经济模式到互联网经济模式的转变,在区块链的推动下,未来将进入协同经济模式。在发展脉络上,是从信息互联网走向价值互联网的过程。信息互联网时代最大的特征就是信息的大量聚集并在此基础上产生大数据的应用和需求;价值互联网的特点则是“富合约”,大家都通过合约化的方式来进行价值和资源的流动。富合约的最大特征是可编程,目前有可编程货币,下一个阶段会出现可编程商业,而未来就是可编程社会。
 
  结语
 
  经济学家朱嘉明在会议结尾作出了如下总结:
 
  如果2017年的重要关键词是AI,那么2018年的重要关键词就是区块链,区块链和AI的概念在中国和世界范围内得到了空前的普及,这在科学史、思想史和技术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
 
  在这样的背景下,于世界范围内召开的无数区块链会议其实暴露了三大弱点,首先是大部分区块链会议上传播的思想是非连续的,而我们的思考应当是连续的;其次,区块链会议与会者专攻的学科是单一的,而对区块链的理解是需要跨学科合作的;最后,大部分会议的商业目的和实用目的较多,而区块链会议应该更富思想,在精神层面刺激和引发大家的思考,这方面值得参考的会议便是“梅西会议”。
 
  区块链数学科学会议的主题探讨的问题即数学是否是万能的?数学是不是可以解决区块链的问题?以及我们是否可以立足区块链建立起应用数学的一个新分支?整个会议更重要的意义就是基于数学思考和理解区块链并开拓新的思想,我们并不是为了寻求确定的结论,而是要对建立一整套思想框架做出不懈探索。今天我们所处的时代不再有数学通才、物理通才或经济学通才,达芬奇所处的那个通才时代早在20世纪中期前就结束了。通才时代结束后,我们才更需要让各个学科走在一起做思想的碰撞,这一点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历史的要求。
 
  这次区块链数学科学会议所探讨的问题,总结起来可以概括为五大问题:
 
  第一,后工业社会之后,特别是在区块链出现之后,这个时代变成什么样了?显然这个时代已经是一个超越政治制度、超越意识形态的时代,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人都被这个时代所裹挟,如果说这个时代是一个最大的分布式记账系统,那每个人都是分布的节点。
 
  第二,我们如何理解和描述这个时代?这是整个会议讨论最多的问题了,众多专家学者为我们展现出的这个时代最大的特征就是“平行世界”,即物理世界(或物质世界、现实世界)与观念世界(或非物理世界、非实体世界)的平行。现在我们对于平行世界的解释正在深化和丰富,我们每个人每天的时间都分布在两个世界之中,而在后一个世界中我们消磨和花费的时间已经开始远远大于在物理世界中花费的时间。
 
  第三,因为区块链的介入,这个世界是不是变了,或者说这个世界是不是会进一步改变?会议并没有对这个问题做出确定的结论,但与会的学者普遍同意这个世界已经因区块链有了变化,至于变化有多大则是另外一个问题。今天当我们讨论这个时代或者这个世界的时候,已经不可能没有区块链这个概念,区块链已经完全融入了我们的话语体系。
 
  第四,区块链到底是什么?这是会议探讨的根本问题。与会嘉宾的若干个发言都试图对区块链进行分解和解构,把原来的区块链模式用一种全新的视角来解释,这是会议相当重要的成果。
 
  第五,会议探讨了未来,比如探讨了5G、AI、量子力学等对区块链的影响。这些影响离我们不是很遥远,既然在会议上提出来了,希望能引起大家的思考和重视。
 
 
微信公众号

声明: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SEM推广服务

Copyright©2005-2028 Sykv.com 可思数据 版权所有    京ICP备14056871号

关于我们   免责声明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原创投稿   网站地图  

可思数据 数据标注

扫码入群
扫码关注

微信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