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成为各地应对疫情得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依然在蔓延,让国人为之揪心。在这次抗击疫情时,中国用上了不少高科技“装备”。
人工智能助力体温检测
由于这次春运返程高峰期与疫情防控关键期重叠,如何做好春运期间的疫情防控就尤其重要。面对密集的人流,高铁站、机场等交通枢纽采用传统的手持式“额温枪”、“耳温枪”显然难以满足需求,不少地方都增加了高效的红外人体温度快速筛检仪以快速检测出体温异常的旅客。据介绍,这类设备利用红外技术,能对大规模移动人群进行快速体温测定,它们通过非接触式红外测温方式,只需要在人流密集场所进行快速扫描,就能精准地完成人体温度测定。再通过画面上呈现出的不同颜色,直接判断“异常温度”。这种设备不但可以24小时不间断工作,而且还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接触性传染的概率。
如哈尔滨新光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放弃春节休息时间,组织20人的科研团队搞科研攻关,五天时间研制出新型测温仪-双光谱测温仪,可在30米半径范围内远距离非接触同时扫测所有人体温,用时不到一秒,误差不到0.3摄氏度。
图为新型测温仪-双光谱测温仪
目前,该产品首批10台免费安装在哈尔滨火车站等人流密集场所。随着生产能力提高,这款测温仪还将安装到更多公共场所。
苏州科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不到36个小时就开发出一款疫情防检的App,应用于苏州警务通星辰平台,协助卡口民警对来苏车辆和人员登记,包括车牌、驾驶员身份信息、随行人员身份信息,智能图像识别技术自动识别驾乘人员人脸与判明,整个过程只要几十秒,减少了手动填写操作,提高通行效率,实现防疫工作“逢车必查、逢人必检”,对于全市的疫情防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每天往来旅客数十万计的火车站等交通枢纽而言,这些公共场所环境复杂,如果红外检测仪仅能判断异常温度,背景温度或旅客携带的高温物品很容易误触警报,浪费检测的人力且阻碍通行效率。因此不少企业运用人工智能技术,精准识别检测区域内的旅客,与周围环境切割开来。、人工智能、等成为各地应对疫情新措施。
超算、人工智能支持疫苗研发
随着疫情持续,很多民众也非常关心疫苗等相关药物的研制进展。在此领域,中国近年来不断发力的超算中心已经开始全力以赴。据介绍,无论是对病毒进行基因测序,找到病毒来源以及传播宿主,还是研制病毒疫苗或者特效药,超算中心都大有用武之地。例如传统的新药研发需在实验室中对数百种药物成分进行生物测试,这一过程往往要耗费不少时间,超算可以极大加速这个过程。此前在研制埃博拉病毒的特效药时,英国科学家就利用超算运行专门的软件,该软件中记录了100万种药物成分的数据,并且将这些数据与埃博拉病毒的关键蛋白数据进行配对,最终找到能影响这些蛋白发挥作用的成分,再通过生物测试进一步验证电脑选出的最佳成分。
目前中国多个超算中心正在发力协助中国疾控中心研发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科研人员正在利用超算进行靶点探寻、新药筛选、先导物及试验优化、药理毒理等研究工作。如1月24日中山大学药学院罗海彬教授提出“需要大量计算资源进行抵抗新型冠状病毒的药物筛选和病毒突变预测”的紧急需求后,深圳超算中心迅速协调了大量计算资源。
此外,很多企业也相继宣布免费开放算力,支持病毒基因测序、新药研发、蛋白筛选等工作,帮助科研机构缩短研发周期。
1月29日,阿里云宣布,疫情期间向全球公共科研机构免费开放一切AI算力,以加速本次新型肺炎新药和疫苗研发。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GHDDI正与阿里云合作开发人工智能药物研发和大数据平台,针对SARS/MERS等冠状病毒的历史药物研发进行数据挖掘与集成,开放相关临床前和临床数据资源,计算靶点和药物分子性质,并跟进新型冠状病毒最新科研动态,实时向科学界和公众公布,为新型冠状病毒科学研究提供重要数据支撑。其强大的AI算力,支持病毒基因测序、新药研发、蛋白筛选等工作,帮助科研机构缩短研发周期。此前,阿里云就曾与基因公司联合打破世界纪录:仅用15分钟,即可完成高精度的个人全基因组测序。此前,科学界普遍需要120个小时才能完成类似流程。
图为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GHDDI
大数据协助疫情管控
大数据也成为这次疫情管控的得力助手,当前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进行精确翔实的数据归集和分析,显得尤为重要,能有效助力政府进行科学化决策。据介绍,各地利用大数据,可以分析疫情暴发后多少人流向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多少人流向内陆广大农村,了解他们的分布态势,从宏观上预测多少人可能被感染,帮助政府决策物资投放和管控手段。同时还可以精确掌握散落在各地的隐性传染者。例如基于大数据可以获知在武汉华南海鲜市场关闭前,有多少曾去过那里的人,通过跟踪他们的信息,进而获得精准防控能力。
此外,我国不少省市县都采取了很多应对措施,如:
1月30上线的北京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地图,在北京市政务数据资源网向公众直观展示各区县累计确诊疫情病例、累计治愈数量及当前疫情分布等情况。同时将北京市卫健委疫情数据转换为可机读信息格式,提供数据公开与数据下载服务,方便相关企事业单位开展疫情数据的开发应用。
针对防疫特定场景设计的5G防疫智能机器人2月3日“登陆”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通过5G云端智能医疗机器人开展护理、消毒和清洁等工作,尽可能地减少人员交叉感染风险、提升病区隔离管控水平。
广州市黄埔区上线“有呼必应·黄埔区疫情防控平台”及时掌握全区疫情防控态势,让社区疫情防控“耳聪目明”,切实为居家隔离人员排忧解难。
济南“爱城市网”APP紧急上线“众志成城 防控疫情——疫情实时播报”资讯服务,让市民快速了解来自各地卫生健康委等平台的官方信息,联合部分医院上线“发热咨询门诊”在线服务,发热患者可直接与医生进行实时在线问诊咨询。
“我的长沙”APP在推出“抗疫情服务”专区后再上线“早诊”服务,市民只需要通过简单的问答步骤便可获取人工智能系统出具的分析结论,快速了解自己身体的状态,也能同时了解到自己是否有被疫情感染的风险以及是否需要到相关专业机构进行进一步的检验和治疗。
延安市宝塔城指中心的“城市云脑”已整合城区1300多路公共视频资源、人工智能视频巡查、无人机巡查、新型数字执法记录仪巡查等一系列信息技术手段和资源,全方位常态化巡查城区、城镇公众广场、公园等开放区域人流聚集情况,实时调度指挥劝散。
时间:2020-02-06 19:29 来源: 转发量:次
声明: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