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报告 AI展会 数据标注 标注供求
数据标注数据集
主页 > 大数据 正文

武汉智慧城市建设何以败走麦城?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同时也暴露出诸多问题,如“大城市群”战略导致资源过分集中,而超大规模城市本身运行效率逐渐低下:就业、医疗、上学、交通、供水、供电等问题都越发突出。面临此种境地,“建设智慧城市”的口号声愈发响亮,但实践告诉我们,智慧城市并非万灵药,今天,我们就来审视一些智慧城市失败项目,以汲取经验教训,鉴知往来。

武汉智慧城市建设败走麦城

一、武汉智慧城市项目何以失败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建设方微软认为,武汉开发区智慧城市项目的失败,责任在于甲方武汉市智慧生态公司延迟付款、延迟建设数据中心或过渡数据中心等因素,是导致项目未按预期进行的根本原因。此外,还存在因为武汉开发区相关领导人、责任人更替等原因,导致后续项目未能按预期进行。而甲方认为,由于微软中国公司对武汉开发区的环境条件不仅没有进行充分的论证,还故意提供了虚假信息,其制作的智慧城市规划设计及配套方案存在重大瑕疵;设计场景、产品与服务配置和武汉开发区实际需求存在重大偏差,该项目中微软产品几乎没有使用,Azure公有云使用量至今不到12%。

2016年12月武汉市智慧生态公司委托住建部城乡规划管理中心对项目进行了评估,所出具的《武汉开发区智慧城建设项目规划设计及配置方案评估报告》认为:微软提供的智慧城市规划设计及配置方案的完整性、合理性、安全性、兼容性都存在较大问题,产品配置方案缺乏测算依据,无法达到使用目的与效果。

此时重新审视这个项目,是想借此案例发现其中对智慧城市建设有意义的地方。而上述双方之间指责的问题,却是当前智慧城市建设中具有的普遍现象,需要城市的领导者、决策者与建设者高度重视。

首先,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并不是技术,技术并不能解决城市中存在的社会问题。但在当前智慧城市的建设中,以技术为主导的风气却似乎成为主流。建设智慧城市固然需要对城市的基础设施进行建设,同时也需要使用新的数字技术,用于实现相关服务和功能的智慧化。

但是,如果智慧城市的建设仅仅停留于技术场面的应用,认为拥有了相应的技术一切就水到渠成,显然是对智慧城市存在误解。

根据合同《智慧城项目微软产品和服务清单及价格》中可知,该项目采购产品和服务金额总计1.75亿元,共六项,包括构建智慧城云平台微软软件6921万元、微软技术实践中心/ITA软件1059万元、WindowsAzure公有云租赁5496万元(含软件分销和三年使用规划服务费用)、CityNext规划咨询服务838万元、云管理平台建设服务1449万元、Dashboard系统建设服务1774万元。

从某种意义上说,将一套涵盖软件、硬件、售后、设计、开发、咨询、实施等诸多内容的解决方案,售卖给政府机构或企业,这种方式有其合理性。但同时也容易带来问题。除了相关领域的边界与法律责任问题外,同时还存在方案是否符合该城市实际情况的问题。

因此,要让城市真正变成智慧的城市,不仅需要拥有相应的技术,同时更重要的是特定制定的目标和实施方案。要对城市居民进行足够深入的调研,以充分掌握当地居民的具体诉求。同时,根据城市建设者制定的战略目标来设计自己的智慧城市建设方案。要在城市特定的环境下定义城市的智慧化,让技术适应城市环境的需求,如此才能为城市的发展与智慧化铺平道路。

二、城市智慧化转型要重视人文因素

智慧城市经常与数字城市、感知城市、无线城市、智能城市、生态城市、低碳城市等区域发展概念相交叉,甚至与电子政务、智能交通、智能电网等行业信息化概念发生混杂。对智慧城市概念的解读也经常各有侧重,有的观点认为关键在于技术应用,有的观点认为关键在于网络建设,有的观点认为关键在于人的参与,有的观点认为关键在于智慧效果,一些城市信息化建设的先行城市则强调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创新。总之,智慧不仅仅是智能。

智慧城市绝不仅仅是智能城市的另外一个说法,或者说是信息技术的智能化应用,还包括人的智慧参与、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等内涵。综合这一理念的发展源流以及对世界范围内区域信息化实践的总结,《创新2.0视野下的智慧城市》一文从技术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两个层面的创新对智慧城市进行了解析,强调智慧城市不仅仅是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更重要的是通过面向知识社会的创新2.0的方法论应用。

从根本上说,城市智慧化转型首先是一种观念上的改变,然后是人的行为改变。如果城市的决策者缺乏决心进行这种转变,同时制定能够推动这种改变的战略目标、行动计划等,那么城市的智慧化转型将是十分艰巨的。

就目前而言,这种挑战是明显的。德勤公司《超级智能城市更高质量的幸福社会》报告指出,当前中国许多城市的智慧城市战略目标并不清晰,是智慧城市建设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同样,罗兰贝格《智慧城市战略指数:智慧城市的突破性发展》报告认为,全球仅有少数城市的智慧城市战略较为完善,大多数智慧城市战略仍需改进。

缺乏清晰的建设战略,不仅容易使建设过程出现不可控因素,模糊的边界导致项目迟迟无法完成、无法评估,或者变得越来越庞大以至于不可能实现,而且容易导致项目在相关决策者或责任人更换之后而对其失去兴趣或另起炉灶。

就此而言,城市需要为其智能化、智慧化进行科学规划和充分的实施准备。如果可以,任何试图将城市转变成为智慧的领导者,都可以尝试着先慢下来,沉浸到城市的环境之中,去理解城市居民所需要的智慧化城市是怎样的,去理解所在城市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与最为迫切解决的问题。

在智慧城市建设探索的路上,最不需要的是堆砌技术与跟风的投资建设。城市的中心是人,一定要以人为本。

 

 

韩国:松岛沦为“智能鬼城”

在距离首尔40公里的地方,韩国从头设计建造了一座崭新的智能化城市——松岛。该项目于2002年启动,原本计划在2015年开始全面运营,但在两次计划延迟后,运营时间被定到

2022年。松岛居民自嘲生活在“一座废弃的监狱”里,外界也将其称之为“切尔诺贝利式的鬼城”。

究其原因,在于以高科技建设的松岛生活成本过于昂贵,近乎是一堆新技术的堆砌,远超城市居民的承受能力,虽然这里拥有完备的智能化基础设施,却缺乏颇为重要的智慧公民和智慧社会,也不够重视城市居民的情感与体验。

美国:谷歌智慧城市遭遇困局

美国是智慧城市发展的先驱,一直以来,谷歌母公司Alphabet旗下的Sidewalk Labs希望重新构想城市。

2017年,Sidewalk Labs宣布,将在多伦多市的滨水区开发的一个名为Quayside的新社区。然而,2018年10月,Sidewalk Labs负责人安·卡沃基恩正式辞职,并且公开撰文表示现有智慧城市模型是对人的监视,是一个智能的监控城市,不能保护公众隐私。谷歌则回应称,已经承诺通过设计来实现隐私原则,但是否需要其他参与Quayside项目的公司被要求这么做,这一问题不太可能很快解决。

不难发现,双方争论的焦点在于,谷歌的团队是否应该促使信托机构在源头上将数据“去识别”。部分隐私专家认为,现有的加密方法并不绝对可靠,谷歌的做法是“公然漠视居民对数据的担忧”。在尤为重视个人隐私的欧美,谷歌如果持续让公众对其失去信任,其智慧城市项目将难以为继。

新加坡:数据保护和业务创新之间尚未取得平衡

“弹丸之地”的新加坡凭借着科技产业、政府远见等因素,有望成为全球首个智慧国。如今,“电子政府“、”智慧城市“已成为新加坡治国精髓,是其引以为傲的名片。

2018年6月,新加坡SingHealth网络攻击事件引发关注。据悉,黑客窃取了150万患者的个人数据和16万人的门诊处方细节,其中包括新加坡总理李显龙。2019年1月,负责调查该事件的高层领导小组发布的报告显示,没有专业的IT网络安全团队是导致这次最为严重的数据泄露事件的根本原因。

其实,在智慧城市建设初期,公众普遍缺乏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和安全防护实践,政府应急能力也存在不足,导致信息安全所面临的问题变得更为复杂。由于城市大数据安全是重中之重,及时发现和修补安全漏洞十分必要。

结语:“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同理,不是所有的智慧城市项目都能落地生根、茁壮成长,愿后来者引以为戒,避免停留在表面,将智慧城市做深做透。

微信公众号

声明: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SEM推广服务

Copyright©2005-2028 Sykv.com 可思数据 版权所有    京ICP备14056871号

关于我们   免责声明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原创投稿   网站地图  

可思数据 数据标注

扫码入群
扫码关注

微信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