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智能应用落地靠5G,视频社交需要想象力
人工智能正逐渐成为重要的基础设施,在与各行各业传统领域紧密结合的基础上对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带来深刻的影响。中央多次强调媒体融合,“要探索将人工智能运用在新闻采集、生产、分发、接收、反馈中,全面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智能+”媒体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和发展方向,人工智能技术成为媒体融合重要的技术手段和工具。
如果把人工智能比喻为汽车的“助推器”,那么5G就是一条高速公路,没有5G的人工智能无法独立实现车辆的高速行驶。在人工智能与媒体融合领域,5G的作用必不可少且至关重要,5G是人工智能的基础设施,也是智能媒体发展的重大机遇。促进了人工智能大规模场景应用落地。如果说4G网络还不足以支撑起人工智能在多种场景下的应用,网络则因其具有超低时延、超高速率和超大带宽的特征,可为人工智能提供更加稳定的环境,保障了人工智能技术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曾在2019年工作报告中提出着力加强舆论引导和文化引领能力,着力推动内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着力实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向“4K+5G+AI”智能化媒体的转型升级,努力打造具有强大引领力、传播力、影响力的国际一流新型主流媒体。从目前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已有媒体开始对此做出积极的回应和大胆的尝试。例如,作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媒体融合互动主力军,面对时代挑战,CCTV微视APP成功将AI引入视频互动领域,首创“AI in TV”的全新模式。在“无视频,不网络”的大趋势下,伴随用户行为与新技术的相互交融,5G带来了哪些新的变化和机会,为人工智能的应用和落地提供支撑呢?
一、视频成为5G“标配”,创新要靠想象
一直以来,技术和网络为业务划定了边界,而真正禁锢业务创新的则是我们的想象力。5G就像打开了一扇门,释放了我们对于视频业务的想象力。5G时代的视频,将不是你所见、所以为的“视频”。
在当前5G商用初期阶段,eMBB(增强移动宽带)是 5G 网络最早实现商用的场景,它将满足个人用户对高数据速率、高移动性的业务需求。增强型移动宽带,顾名思义就是对4G时代移动互联网典型业务的升级和优化,视频首当其冲地成为5G eMBB标志性业务。在5G网络超高用户体验速率、毫秒级的端到端时延以及每平方公里数十Tbps的流量密度的关键性能力支撑下,视频业务将快速向更加实时、更加清晰、更加沉浸、更加双向互动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视频也不再局限于媒体机构向用户个人提供的娱乐和资讯服务,而开始广泛地向各行各业、社会各领域垂直渗透。
视频业务可以说是5G时代的“标配”,当前超高清、VR视频直播已经开始在医疗健康、教育培训、旅游会展等行业广泛应用。大规模的行业应用才能够催生出更多的创新形态,传统成熟的移动互联网业务,如即时通讯、直播、导航、电商等与超高清VR视频的嫁接与跨界融合也许就是创新的突破口。
二、5G社交场景延伸,还原真实社会关系
过去的五年里,我们看到,整个移动互联网比较成功的商业模式绝大多数都构建在社交关系的基础上。微博、微信、抖音,无论其传播的内容形态是文字、图片还是短视频,无一例外都是基于人与人社交关系的构建,源于用户对于自我表达、人际传播、社会沟通的需求。那么5G时代,社交将朝着什么方向发展?视频和社交的结合模式又会产生什么新的变化?
一个逻辑是遵循社交平台内容形态的发展规律,也就是说5G网络可以支持VR、AR、3D、全息技术在社交平台的应用,提升了用户表达、传播的能力和水平。另一个逻辑则是沿着社交应用场景继续延伸的规律,或将促使社交平台发生一系列的改变,如从个人使用到家庭场景下的沟通,从弱关联的兴趣爱好到强关联的工作、学习场景,从表达自我到观察社会等。4G时代源于其网络能力和终端特点,在时间、空间、形式上都对网络社交形成了一定的约束和限制,5G的技术能力和网络优势使还原真实社交关系成为可能,用户对于社交的旺盛需求将推动网络社交模式和平台的不断创新发展。
三、5G滋长多源数据,海量数据滋养算法
近年来,在国家媒体融合、人工智能战略指引下,我们看到一些主流媒体机构已经开始尝试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到采集、编辑、播出等业务环节。比如央视官方融媒体互动平台CCTV微视就已利用人工智能对海量视频内容进行了结构化解析处理,挖掘并提取了丰富的人物、场景、声音、文字等多元化数据。AI通过学习与大数据生成的用户行为模型进行关联,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内容,实现了面向用户的知识扩展、问答互动、电商购物等新的服务形式。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媒体机构的内容形态、业务形式和传播模式,但这只是智能媒体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是由算法的发展和应用带来的。当前,人工智能与媒体传播的融合,在应用场景的广度、与业务结合的深度,对流程改变的程度这几个问题上,还没有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媒体”的水平,未来大有可期。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在于人工智能发展的三大要素,除了“算法”以外,“数据”和“算力”目前仍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网络传输能力和计算能力的制约,而无法为算法的广泛深入应用提供更好的支撑。
首先是数据方面的问题,媒体机构目前在用户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方面能力还没有全面发展起来,数据积累不够,数据采集手段传统,数据类型有限,而且数据颗粒度也不够精细,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上不利于算法的数据喂养和学习过程。媒体人工智能所能利用和用以判断的数据仅来自用户观看的内容类型和在线问卷调查是远远不够的,人工智能技术不仅仅需要被用在内容的采编播各环节,也应该被重视运用在用户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分析上,例如通过人脸识别判断用户兴趣点,通过自然语义处理分析用户评论的深层含义等等。
以CCTV微视视频AI互动系统为例,目前其AI互动数据标签依靠数据喂养师,随着5G的到来,观众需求也随之成为AI互动数据标签,这也是5G为CCTV微视AI互动提供的新机遇。5G对视频的承载能力不仅在于下行,更大的价值在于上行数据的传输。5G商用后会催生摄像头、无人机及其他各种信息采集点暴增,海量、不同来源、不同类型的数据将会极大丰富人工智能生长的土壤,只有在5G时代,数据的数量、质量、类型、维度、精细度才能够达到智能媒体发展所需要的水平。
四、5G提升算力,更低时延、更高可靠
5G的边缘计算技术将助力人工智能驶入“快车道”。传统的计算方式将大量数据交付云端处理,边缘计算则恰好与这种中心化思维相反,其主要计算节点以及应用分布在靠近终端的数据中心,利用靠近物或数据源的边缘位置来完成数据运算。边缘计算的这一特点有力地推动了人工智能及物联网设备的大发展。
未来,智能终端产品种类将极大丰富,数据量也会爆炸式增长,如果仅依靠云计算,数据处理过程冗长且过度依赖网络环境状况,不能满足某些需要超低延时的场景。5G的边缘计算技术能在最接近数据来源的一端提供智能服务,因此而能够实现数据处理过程接近零延迟,网络负载大大降低,进一步提高了人工智能应用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对于视频媒体而言,算力提升直接带来的是人工智能在信息传播各环节的广泛应用以及对传媒业务模式的改变与革新。例如,用户第一视角的实时在线5G+VR直播,让每一名用户都可以自主选择观看的角度、画面和具体内容,用户可以自己编排和导播一场比赛,并通过社交媒体再次传播。
再例如,异地同步的5G+VR社交,让不同地点、不同语言的用户置身同一时空环境,零延迟的语言翻译、面对面的直接沟通,可谓还原真实、超越真实的社交场景。可以想象,围绕着“视频”内容形态,信息传播的业务和产品模式将得到极大程度的激发创新,5G将出现真正意义上的视频+社交新生态。
依托5G所提供的高速及稳定的数据传输通道,CCTV微视视频AI互动技术可以为观众提供高时效、高精度的定制化互动服务。例如观看电视剧时,借助AI视频互动系统,可识别出演员信息,并为观众提供该演员近期线下活动的购票信息、相关视频推荐等内容,为观众提供了接收信息和购买商品的便捷渠道。观看纪录片时,对于纪录片中的旅游景点,同样可以通过AI识别出地理位置,向观众推送该景点的相关知识,如旅游资源、历史变革、风土人情,甚至是全景VR地图,让观众与电视的关系从单方面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积极探索、主动阅读的主动索取者。
五、5G视频回归大屏,重振家庭智能媒体
由于全面的视频化业务发展战略,5G时代的“屏显”设备将无所不在,跨屏、多屏之间的交互和连接就成为5G视频媒体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而在不同的屏幕和终端中,个人移动终端由于屏幕尺寸相对较小无法体现超高清视频的优越性,因此超高清、VR的视频体验场景,目前还是更加适合在相对固定的半封闭场所通过大屏幕显示,家庭大屏将在5G商用早期获得最先的发展机会。个人移动终端则越来越趋向于发展成为一个“控制器”,是用户与不同设备、不同终端、不同屏幕之间的交互工具。
智能媒体技术应用落地离不开三个关键问题:软硬结合的终端产品,更自然的人机交互方式和人工智能开放平台。5G将为智能媒体的发展提供更多施展空间和机会,尤其对车载媒体、家庭媒体而言,其网络化、数据化、智能化的潜力将被释放,迈出走向智能媒体道路的至关重要一步。人工智能与5G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时代正在快速逼近,媒体智能应用与5G的发展分析还需要实战与时间的共同验证,5G代表着移动通信最新、最尖端的发展趋势,是世界科技发展与竞争的重要领域,也为媒体行业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发展契机。以CCTV微视APP为代表的媒体也要牢牢把握这次机遇,探索“智能+媒体”在5G背景下的新场景、新业务,用创新来迎接这场前所未有的挑战。
时间:2019-07-27 21:26 来源: 转发量:次
声明: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