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报告 AI展会 数据标注 标注供求
数据标注数据集
主页 > 大数据 正文

为何是贵州?中国“数据中心之都”崛起之谜

  提到贵州,大多数人会在第一时间联想到一瓶酒和一罐辣椒酱,这瓶酒是茅台,而这罐辣椒酱则是老干妈。此外,便是黔东南略带神秘色彩的民族风情。可除去这些后,贵州能让国人熟知的事物并不多。说到山城,我们总能轻易地想到“魔幻之都”重庆,可事实上贵阳是中国的另一座山城。

  从经济发展水平上来看,贵州在国内的存在感确实很差。所谓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相较于东部平原地区,身处西南的贵州地形起起伏伏、大约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也是中国唯一一个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加上贵州的交通很不便利,这些都是阻碍其经济发展的原因。2017年,贵州省GDP排在全国第25名,在全国各省中依旧属于“吊车尾”的水平。

  大数据产业快速兴起

  然而,正是在贵州,大数据产业正在快速兴起。2017年5月底,BAT三家掌门人来到贵阳,一起现身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数博会),共同论道中国大数据产业的发展。要知道,作为中国互联网最受瞩目的BAT三大掌门人齐聚一堂,这样的机会并不多见。在这次会议上,马云在演讲中预言大数据对传统制造业的冲击,将远超电子商务对零售业的冲击。而李彦宏则认为,大数据就像能源和燃料,虽然重要却不是最关键的核心。今年5月底,第四届数博会再度在贵阳召开,以BAT三大掌门人领衔的众多互联网大咖再次齐聚贵阳,可见贵州在大数据产业方面的优势已经凸显无疑。

  2014年11月3日,云上贵州大数据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三年后的2017年7月12日,贵州省政府与苹果公司共同签订《贵州省人民政府苹果公司iCloud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协议签订后,云上贵州大数据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成为苹果公司在中国大陆运营iCloud服务的唯一合作伙伴。在2018数博会开幕的前一天,苹果iCloud中国(贵安)数据中心在贵州贵安新区正式开工。这个数据中心是苹果在美国本土以外的第三个数据中心,也是除美国本土和欧洲之外的唯一一个。

  作为中国首个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全球前十互联网企业有8家在中国发展,其中7家将数据中心落户贵州,包括甲骨文、谷歌、英特尔、微软、IBM、惠普、戴尔、富士康、腾讯、苹果、阿里巴巴、华为、百度、京东等世界知名企业。数据表明,从2013到2017年,贵州大数据企业数量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了71%。贵州大数据企业从2013年的不足1000家增长至2017年8548家。根据最新统计数据,贵州目前的大数据企业总数已经达到9551家。

  何以是贵州?

  随着我国对大数据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大数据产业迎来了一个发展高峰。在大数据的潮流下,贵州省迅速抓住本次机遇,建立了全国首个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云上贵州”的概念开始不断被人所提及,成为了贵州的另一张名片。

  一、国家政策支持,振兴西部经济发展

  从全国范围来看,贵州的贫困问题相对突出。因此,国家向贵州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以帮助贵州摆脱贫困,而大数据产业则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

  二、地理条件优势,有助数据安全性

  从地理位置上看,贵州不在主要地震带上,发生破坏性地震的概率极低。从历史方面来看,自20世纪以来,我国一共发生800余次6级以上的地震,但贵州均不在名单当中。另一方面则是用电的安全,贵州电网属于南方电网体系,独立于国家电网之外,因此,即便其他省份发生电网瘫痪事件,贵州也不会受到影响。

  三、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优势

  在数据存储的成本中,有近50%来源于耗电。其中又包括两大部分,一是本身机柜的耗电,可以依靠技术革新来解决,另一个则是空调的耗电。空调的耗电量与室外温差有关,温差越大,耗电量自然越大,反之亦然。由此可以推断,天气凉爽有利于降低空调耗电量。

  贵州地处北纬24°~29°,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平均海拔为1100米,全年平均气温为14℃~16℃,夏季平均气温则只有22.5℃。相较其他省份,贵州的气温要低得多。另外,有着丰富煤炭和电力资源的贵州,本就便是全国电价最低的省份之一。

  四、贵州政府的大力扶持

  从发展历程来看,2013年是贵州大数据发展的谋划之年,2014年贵州大数据发展正式启航。在无经验可循的背景下,勇于尝试的贵州出台系列政策措施加快推进大数据产业发展。

  作为全国首个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贵州已经在资源、环境、政策、区位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大数据产业发展优势。在贵州大工业企业综合用电价格平均仅需0.44元/千瓦时。其中,大型数据中心用电价格降至0.35元/千瓦时。除此之外,贵州政府高度重视省内大数据产业建设,大数据主管部门增设专门的管理职能,负责行业应用及产品和服务供给匹配,负责协调解决对接过程中现的重大问题。同时,贵州还启动了科学的土地规划,以保障大数据产业项目土地供给。

  

微信公众号

声明: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SEM推广服务

Copyright©2005-2028 Sykv.com 可思数据 版权所有    京ICP备14056871号

关于我们   免责声明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原创投稿   网站地图  

可思数据 数据标注

扫码入群
扫码关注

微信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