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电商大数据发展现状、问题、应用及应对策
随着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和互联网应用的迅速普及,正逐步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产业形态,正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驱动力,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发展农村电商同样重视大数据,利用大数据实现农产品的精准生产和营销,实现精准扶贫,为农村产业调整指明方向,从而将农村电商推向新的发展阶段。
一、农村电商大数据发展的现状
大数据发展具备“三个初步”的现状,主要是:
发展初步具备基础
众所周知,由财政部、商务部、国务院扶贫办开展的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已经覆盖1016个县,前四批示范县已建成乡村电商服务站点6万多个,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村2.4万个,服务建档立卡贫困户837.6万人,培训建档立卡贫困户100万人次。
截至2017年底,我国农村网民占比为27.0%,规模为2.09亿,农村网店达965.8万家,带动就业人数超过2800万人;我国农村网络零售额突破万亿大关,达12448.8亿元,其中农村实物类产品零售额7826.6亿元。
商务部要求示范县与“农村电子商务和社区商业信息系统”实现数据对接,包括农村电商销售额,服务站点、物流体系、人员培训、资金使用等基础数据。示范县还要求梳理建立本地农村产品的数据库、部分省将建立本地大作为示范县考核内容。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农村电商的发展带动和产生了大量的数据,这就为发展大数据奠定了基础。
服务初步形成
部分有远见的企业纷纷布局农村电商大数据,通过监测全国主流的电商平台,捕捉农产品的销售情况及价格信息的变化,帮助农业生产者和地方政府进行产品定价和供需情况的分析;通过监测农村市场消费情况,帮助企业调整营销策略。如,映潮科技为商务部提供农村网络零售额和农产品销售等数据,为发展农村电商提供决策支撑。
价值初步凸显
部分地方政府在示范县建设过程中,逐步认识到大数据的价值、作用,并依据大数据做出科学预判和决策,利用大数据为本地农村产业进行调整,发展精准农业。部分企业利用大数据实现精准营销,利用大数据调整生产和销售状态。有些省甚至要求示范县建立本地化的电商大数据中心。这让部分从事大数据的公司掌握的数据和技术能够变现,大数据的价值得到初步的挖掘。
二、发展农村电商大数据存在的问题
目前农村电商大数据存在“两不一少”的现象,主要是:
认识和意识不足
部分地方政府对于发展农村电商的认识不到位,不清晰,还停留在“重硬件、轻运营”的思维上。把电子商务等同于网络零售,没有看到电子商务产生的数据对于打破流通和生产端之间的壁垒、提升生产效率,提高客户体验的积极作用。没有大数据思维和顶层设计,认为大数据虚无缥缈,无从下手。
数据采集、存储和分析能力不足
对于大部分县而言,数据采集、存储和分析应用都处于初级阶段。乡村物流配送网点和乡村级服务站点是产生数据的源头,工业品下行的快递信息反映本地消费状况,农产品上行的快递反映本地农产品在市场的占有率,完全可以采集这些数据,记录本地经济发展状况、农产品生产加工条件、本地居民互联网消费能力、本地市场与产品物价、本地农产品互联网发展及成本收益等情况,做到第一手真实资源的收集。
遗憾的是,部分县都没有数据采集的意识,乡村服务站点的信息数据汇总都不完善,绝大部分都停留在手工记账阶段。让这些数据白白浪费。没有数据汇总,数据分析和应用也就无从谈起。
盈利模式不清晰,应用场景少
农村电商大数据市场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大部分专业化公司都是投入多,收益慢,业务场景还需丰富,前期以公益性的数据服务为主,靠地方政府投入和补贴为主,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电商大数据的发展。
三、农村电商大数据的应用
大数据应用要实现“四个精准”,主要是:
精准扶贫
可以建立大数据电商扶贫模式,通过一户一码一品的方式,将贫困户基本信息、产品情况、收入状况等数据采集录入“扶贫大数据系统”,利用信息数据的匹配,可以实现精准帮扶对象、精准信息采集、精准链接市场、精准利益分配,真正实现“因村因户因人”的精准帮扶。这样,可以把一线的领导干部,从传统的繁琐统计、监测工作中解放出来,更科学的实现精准脱贫,更有利于提高电商扶贫的质量和水平。如贵州贵定介绍的“一县一品、一镇一云、一户一码、一品一码”大数据电商扶贫模式。
精准转型
农村电商大数据的发展,引导部分有意愿有基础的农民从过去的靠经验种地转向靠信息数据决策种地,利用大数据对接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从“生产决定消费”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转向“消费决定生产”的新型农业生产方式,形成引领示范作用。
地方政府完全可以借助流通端的大数据实现农业从种植到产销各个环节的一体化。依托于大数据的驭动,逐步使粗放农业转为精准的效益与数量、质量并行的现代化农业模式。
精准生产
大数据可以根据不同的数据模型,分析出产品分布、农产品产量、上市时间、价格信息、物流信息、消费需求等重要的数据,让地方政府根据大数据了解竞品分析,帮助宏观决策,提高预见性,科学进行本地产业结构调整,避免同质化竞争,避免农产品集中上市销售,走差异化路线,最终形成共赢的生态链。
精准营销
根据大数据分析,密切跟踪消费动态,进行客户的精准定位,实现精准的营销,实现投入与产生最大效益化。此外,根据大数据分析的市场需求,走预售农业、订单农业、众筹农业的新型农业发展之路。
四、应对策略
采用建议“一提升,两加强”的应对策略,主要是:
提升大数据的认识和意识
针对大数据发展,一定要从本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情况出发,实事求是,既不盲目上马,又要理智对待。不妨先梳理和本地农村产品数据库,在公共服务中心建立本地电商大数据中心,通过这些数据,指导和调整本地企业的经营思路和经营方向,及时调整方向,规避市场风险,寻找更适合自己的大数据发展道路。如,云南省重视大数据产业的发展,要求17年示范县建立本地电商大数据中心,并纳入考核内容。
加强数据管理机制的建设
成立本地数据管理部门,如贵州、四川、山东等地方建立大数据管理局。完善本地数据统计制度,如本地物流数据和电商销售数据统计制度等,确保数据不流失。
加强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
前期通过政策的扶持,引进大数据服务公司,为本地的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新农人等提供数据服务,逐步实现大数据产业市场化。如贵州省成立"物流云"大数据系统,汇总全省物流数据,服务本地产业的发展。
大数据产业的发展方兴未艾,不但会创新产业发展模式,促进关联产业集聚,更有利于助推区域经济增长,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但农村电商大数据的采集、存储、分析和使用绝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根据本地产业基础、资源禀赋等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更好的发挥大数据的价值和作用。
相关阅读:
时间:2018-12-11 14:10 来源: 转发量:次
声明: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