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口之上,车联网系统到底会不会是“另一个”
关于当前大热的车联网技术,各家车企都像“王婆卖瓜”一样夸奖本人,在一片叫好声中,我们需求厘清一个问题,车联网系统到底是不是“另一个”智能手机系统?
在BAT集体入局车联网赛道的当下,中国车联网的每一天都是新的。上汽通用汽车总经理王永清更是将车联网提升到“第二引擎”的高度,以为“车联网将为出行带来推翻性革新,为将来交通生活提供全新驱动力。”
关于当前大热的车联网技术,各家车企都像“王婆卖瓜”一样夸奖本人,在一片叫好声中,我们需求厘清一个问题,车联网系统到底是不是“另一个”智能手机系统?
车联网系统与智能手机系统的似与不似
一个用在车上的系统,一个用在手机上的系统,看起来毫不相干,但当它们都与网络通联之后,就有了很多共性,特别是国内的BAT和苹果、谷歌这样的互联网巨头进入车联网赛道后,不光为车联网带来来互联网思想,还带来了手机系统的研发经历和成熟应用。
双方的类似之处主要表如今以下三个方面:
(1)都是在硬件成熟的根底上,丰厚用户的运用场景,加强用户的运用体验而存在的
手机刚刚降生时,只要接听电话的应用场景,人机交互也比拟简单,只需一个数字按键就能处理。随着手机屏幕从单色变成彩色,从触摸屏到全面屏、曲面屏以至折叠屏,手机硬件可以支撑起足够多的应用场景,这时就需求一套系统将各个详细应用管理起来。
从最初的Symbian到Windows Phone再到BlackBerry,都是手机厂商对手机系统的早期探究。而今我们所熟习的iOS和Android则是在这场手机系统的竞争中站到最后的成功者。
汽车的历史比手机更久远,从降生到如今超越百年。如今无论是动力总成还是车型外观,或是内饰规划,汽车行业都已构成了十分成熟的处理计划,相比手机,汽车的硬件根底更为坚实。
依据汽车作为“车属性”运用场景的不同,行业将其分红了轿车、跑车、卡车、大巴车、越野车等多个品类。往常跑在互联网上的汽车,它们的驾驶座舱曾经被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应用所占领。
车内场景在变化,如何将汽车行业一向坚持的行车平安、驾驶质量的“车属性”与文娱消费、社交兴味的“互联网属性”相交融,在过去,是一件让汽车工程师们头疼的事情,而如今,车联网系统站了出来。
(2)手机系统和车联网系统都做底层技术输出
手机系统的两大阵营,无论是iOS还是Android,它们都是做系统平台的底层技术输出,系统中的各项应用则开放给开发者。在这样的生态环境下,手机系统的应用研发呈现出集聚效应,应用场景不时增加与迁移,关于用户而言,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手机功用越来越强大,运用体验越来越优化。
目前的车联网系统也大多沿用手机系统的开发思想,无论是百度的Apollo系统还是阿里的AliOS系统,都是做开放平台的底层技术输出,为研发者或者主机厂提供适配版本,供协作同伴自行研发契合本身需求的应用。
在车联网的初期阶段,无论是互联网巨头还是主机厂,都希望像手机系统一样构建起一个充溢生机的车联网生态圈,只要足够多的资源进入到生态圈内,才干加快车联网系统研发和提高的速度。
(3)车联网系统也存在阵营割据
手机系统从最开端的多强争霸到如今iOS和Android二分天下,不同“流派”系统间的竞争历来就没中止过,如今车联网系统就如手机系统历史的翻版,不同阵营停止割据,都想让本人的声音成为行业主流,占领竞争高地。
自主品牌:搬运模拟手机应用
与自主品牌汽车工业刚刚起步的阶段极为相似,受限于本身研发实力,自主品牌车联网系统研发大多也走的是模拟和搬运的路子。普通都是看到手机有了新颖应用,马上就想到要移植到汽车内,于是我们能够看到,语音交互进入到车内、网联搜索进入到车内、在线支付进入到车内,仪表台上的中控屏也是越来越大。
由于手机运用场景和车内运用场景有着实质上的区别,这也使得这种模拟和搬运只能停留在炫酷科技的外表,只为加强汽车的文娱属性做出奉献,无法产生像智能手机系统推翻手机定义那样,推翻汽车的运用场景、交互方式以及驾乘体验。
合资品牌:立足汽车属性稳步推进
相比自主品牌,合资品牌有着较深的汽车技术沉淀,对汽车的“车属性”也有着不同的了解与认识。因此在车联网系统上,它们强调车联网系统与手机系统的差别性,平安与牢靠被放到了首位。
以上汽通用别克的eConnect系统为例,在保证行车平安的根底上,eConnect系统也开放了局部文娱社交、定位导航等功用,但其中心是在OnStar安吉星在线助力上,强调碰撞预警,定位跟踪保证行车平安的辅助功用和效劳。
在人机交互逻辑上,云端语音交互与OnStar安吉星人工客服的分离也让eConnect系统愈加干练、精确和有效。
互联网企业:不甘充任配角的争食者
车联网系统的技术壁垒,决议了无论是互联网巨头还是主机厂都无法独立完成技术研发。主机厂有底层数据和技术载体,互联网公司空有技术实力而短少支持,双方在车联网系统研发主导权的抢夺上各有坚持,关系奇妙。
一个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苹果对车联网系统的研发,协作过车企变了一茬又一茬,那么多年过去了,一直没有拿得出手的研发成果,独一一个CarPlay也只是iOS应用到车载屏的映射软件而已。带着主角光环出生的苹果在车联网系统中只能给主机厂打下手,既定事实下的心态转变关于像苹果这样的互联网巨头来说,考量它们的就不是智商,而是情商了。
车联网系统和智能手机系统有很多类似之处,但这两个系统在硬件基数和软硬件的请求上,还存在不类似的中央。
- 硬件基数差异大:车载系统在电子零配件采购上,完整无法与手机对标采购量和更新速度。2018年华为手机出货量超越2亿,国内市场手机去年总体出货量到达4.14亿台,而去年全国汽车产销量仅有2808万辆,两者间的差额鸿沟无法补偿。
- 对硬件请求差异大:与手机系统硬件相比,车联网系统硬件的工作环境要恶劣很多。汽车在运用时,需求思索硬件的上下温接受极限、抗震才能、信号接纳的稳定性、硬件的计算和反响速度等,这就决议了,车联网系统硬件的挑选规范要远远高于手机系统。
- 对软件系统请求差异大:车联网系统和手机系统软件的差异最主要表现在交互方式。触控交互和语音交互是目前主流的人车交互方式,都是依照手机交互的逻辑搬运而来。触碰交互看得见的缺陷是会分散驾驶员的留意力,从而影响行车平安;语音交互则受制于当前的语音辨认技术,并不能带来很好的用户体验。
要成为另一个“智能手机系统”,车联网系统还该答复哪些问题
经过以上剖析能够看出,车联网系统离“第二个”智能手机系统还有很长一段间隔,在此之前,车联网系统需求处理以下三个问题。
1. 只做OBD还是该切CAN
依据百度百科的释义,车联网系统,是指经过在车辆仪表台装置车载终端设备,完成对车辆一切工作状况和静、动态信息的采集、存储并发送。
将其放入实践应用场景。首先,一辆部署了车联网系统的汽车在互联网中将具有一个用以辨认身份的车辆ID;其次,这辆车的精准油耗、精准里程、精准轨迹、车况(门窗灯、油水电、怠速等)、实时速度、位置、用车属性、车辆配置、通讯才能等参数、信息都将以某种方式存如今互联网及挪动互联网上。
目前,互联网企业普遍采用OBD(On-BoardDiagnos-tic,车载诊断系统产品)的方式来采集这些数据。其中的问题是,OBD产品的监测频次是以分钟来计算,而实践驾驶过程中,驾驶员的动作的发作是以秒来计算,因而,此类处理计划无法取得精确数据。
要向网络精确上传这些数据,需求经过汽车内部的电子总线(CAN,控制器局域网)来完成与网络的链接,南京邮电大学通讯与信息学院物联网研讨院副院长刘南杰在其题为《OBD不是车联网》的文章中就提到,车联网终端必需是从CAN上延展出来的。
但是,汽车厂家关于CAN总线数据死死拽在手中,这也使得互联网企业在车联网系统的研发中无法取得用户精确的行为信息,从而对用户分类停止个性化的精准效劳。
在这方面,丰田的G-BOOK系统、通用的OnStar安吉星系统就具有很大的优势。OnStar安吉星作为通用的车联网系统品牌,其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对CAN总线数据的把握。依据上汽通用的公开数据显现,截至2017年2月底,上汽通用汽车OnStar在国内活泼用户超百万,累计提供中心效劳超越3亿次。
在庞大数据根底的支持下,上汽通用车联网技术的研发速度处于行业前列。比方:上汽通用在2015年,率先在传统TSP厂商中推出4G LTE的效劳应用,传输速率比3G快10倍,完成更平安、稳定、高速的车联网环境;2016年,上汽通用推出国内首个车联网B2B效劳平台,将车联网生活场景从个人用户扩展至企业用户。同一时期,OnStar效劳内容也从14项扩展到22项,OnStar手机应用在2016年完成7.0版本晋级,成为国内最强大全面的车联远程控制APP。
我们能够留意到,上汽通用车联网技术有着十分强的前瞻性优势,技术每一次更新,都会有其他品牌效仿跟进,就像领航员一样,引领着技术开展的方向和潮流。
十分明显,在车联网系统的研发过程中,CAN数据是主机厂和互联网企业博弈的关键。数据、算力和算法作为AI技术研发的根底同样适用于车联网系统的研发,假如说云端效劳提供算力支持,主机厂控制着数据资源,互联网公司有着算法优势,那么在车联网的这条赛道中,主机厂和互联网公司的竞争矛盾将长期存在。
2. 是自立门户,重整旗鼓还是低调搬运,先进口后国产?
车联网技术的终极形态是无人驾驶,在这项技术上,固然国内互联网巨头BAT充任先锋与各大品牌组成CP结合研发,但行业内公认的头部玩家只要两个,一个是谷歌的Waymo,一个是通用的Cruise。
前者在去年12月发布了全球首个商业化自动驾驶网约车效劳“Waymo One”,后者则宣布要在2019年量产全球首款无驾驶员、方向盘和踏板的Cruise AV,直接完成L5级无人驾驶。
据理解,Waymo经过装置在车内前排座椅背后的屏幕给乘客获取车外信息:用图案表示的左近车辆沿着深蓝色的虚拟道路行驶;每五秒左右,大量白点在屏幕上闪出,展现出细节路况——行人、植物、路标等等。
在Waymo自动驾驶范畴坚持的“软硬件一体化”战略下,借助激光雷达和软件,让自动驾驶汽车可以辨别真实挪动中的行人和人物海报、在三维平面的空间中建模、检测静态物体、准确测距等。
值得留意的是,搭载Waymo无人驾驶技术的原型车大捷龙Pacifica混动版现已经过进口的方式在国内销售,依据试驾过的网友评价,这款车看起来奢华面子,作为一款7座MPV宜商宜家。
据悉如今大捷龙Pacifica混动版曾经拿下包括上海、广州在内的26城新能源牌照,在不久前在上海举行的首届进博会上,也由于其绿色环保、平安智能的特性成为“明星车型”,被专业人士誉为“史上最平安省油的7座MPV”。
无独有偶,搭载新一代Super Cruise(超级巡航)系统的最新款凯迪拉克CT6也是早些时分在美国和加拿大上市。这套系统能完成高速公路上的L3级别自动驾驶,并且经过采用高精地图处理计划,保证了实践运用时的牢靠性,在北美市场颇受赞誉。目前,这款车也以进口的方式进入到国内。
Waymo和Cruise圆满的诠释了一套汽车国际品牌的习用打法。由于其深沉的技术底蕴,国际品牌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都大大快于国内市场,它们先将技术在外乡配备,然后以进口的方式引入相应车型对中国市场停止试探和摸底,等候政策开放和市场成熟之后,再经过本地化的合资品牌构成技术压制,从而牢牢把握住竞争的主动权。
之前群众的涡轮增压、双离合技术是如此;如今通用的车联网、无人驾驶技术也是如此。在这种场面下,肩负中国汽车产业在无人驾驶时期完成弯道超车任务的自主品牌和BAT们的担子愈加繁重了一些。
3. 底层技术之上,到底在PK什么?
在车联网系统格局还未构成之前,各家车联网系统除了底层技术,竞争的焦点到底在哪些方面呢?比照着手机系统开展史,智能相对论以为车联网系统将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停止PK。
首先是用户体验。
在手机系统多强争霸的时期,无论是如日中天的诺基亚一力推行下的Symbian,还是微软旗下的Windows Phone,或是在圈层文化中极具号召力的BlackBerry最终都败在了用户体验上。不得不说苹果的iOS和谷歌的Android与上述几个系统相比,不光光是功用的强大,更大的优势在于用户体验的提升,在此之前从未想过手机还能做除了接打电话和收接短信外那么多的事情。
回到车联网系统,用户体验不光在于各种炫酷的“黑科技”,还应包括汽车作为一台“车”的根本属性——优秀的机械素质和平安性。
假如一个品牌的车联网技术做的十分好,但这辆车不好开,坐起来不舒适,那么技术的价值将大大折扣。同样的,假如这辆车由于车联网技术上缺陷而有平安隐患,那么技术在此则毫无意义。当技术只是作为营销手腕而存在时,我们就需求坚持足够的警觉,脱离了技术的“车”还能行使“车”的功用吗?
其次是生态。
iOS和Android之所以可以胜利,这两个系统所构建的各具特征的生态系统功不可没。
相似于手机系统,车联网也有生态圈,只是目前车联网的生态圈还很脆弱,只是开展到具有上网功用汽车的状态。关于用户来说,车联网切中了他们的需求,但并没有抵达用户需求的深处,这也给了车联网系统宏大的占位空间。
用户的应用场景能否足够丰厚,系统所能链接的效劳能否足够周到,系统所能扩展的外部功用能否足够炫酷……这些都是各家车联网系统在树立独具特征生态圈时需求着重思索的方面。只要这些问题都想分明了,车联网的生态圈才干安康循环。
总结
有智能手机系统的经历在前开道,车联网系统的研发可直达目的。就目前来看,作为汽车行业中坚力气的合资车企既有外乡企业的接地气,乐于应用新技术的特性,又有外资企业关于质量高请求的规范,在车联网技术的研发上已然占领了先发先至的优势位置,在将来,合资车企车联网势必成为行业增长的“第二引擎”。
时间:2019-01-26 10:48 来源: 转发量:次
声明: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