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物联网商用前夜 企业实施路径须看准四大应
检测温度进行乳腺癌早筛,扫指纹测血糖,通过分析X射线、CT、核磁共振和超声来判断癌症风险,更有“黑科技”智能用药记录器,能够自动记录患者用药时间及用量,并同步信息给保险公司提高赔付准确性和时效性。
小小的传感器和芯片,组成了物联网应用中的技术基础。连网、定位、收发信号,数据的价值在物联网中充分体现。在交通、家居和能源等行业成熟运用后,物联网的深度影响正在稳步向医疗行业蔓延。中国移动公布的2018年上半年财报中显示,部分地区物与物的连接数已超过人与人的连接数。
摩尔定律又一次在物联网上得到完美阐释。产品能够不断更新和创造出更多连接和可能。“深度订制”也成为了医疗领域有别于其他行业的明显特征,守住安全性的第一底线,物联网技术成为药械企业、医疗服务机构走出“焦虑期”,实现可持续收益增长的转型方案。
企业转型“挖掘”应用场景
不久的将来,工业制造、智能穿戴、医疗等物联网平台层、应用层业务将成为支撑公司收入持续增长的重要领域。
“自2014年以后,在申请政府高新专项资金的名单中,就开始出现更多物联网科技公司,早年互联网企业申请的居多。”有多年政府专向资金申报经验的小周向健康界举例称,例如动态血糖仪等智能设备研发企业都实现了盈利。
从定义上来看,物联网是指按约定的协议通过智能终端产品,于目标与互联网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对目标物品进行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在应用层面,医疗物联网需要大数据,更需要具体的应用场景。
有了基础技术研究基础和探索思路,资金充裕的行业巨头率先迈出了转型的步伐。
阿斯利康在应用层面选择了诊疗和早筛的不同应用场景。智能雾化治疗中心通过智能物联网,实时监控设备使用状况,获取雾化闲置情况,共享雾化信息。而移动肺癌筛查车包含车载低剂量螺旋CT和智能AI读片,为没有检测条件的地区提供早筛早诊服务。在胸痛救治网络方面,可以远程连线国内高水平专家,实现远程交流和会诊。
实时监测、信息共享、远程会诊、高效救助这些成为了物联网在医疗领域应用中的几大亮点。龙头企业运用自身优势在具体医疗服务场景中寻找实施路径。
而在医药流通场景,国家近期发布的《促进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纲要》中提到,明确在药品流通中推广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加快医药电商发展,向患者提供“网订(药)店取”、“网订(药)店送”等服务。
有数据显示,2017年网上药店市场销售额达到70亿元,同比增长45%,到2020年,网上药店市场销售额预计将达到1100亿人民币。
上医林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白宏波认为,物联网技术能否成功,最重要的是消费者会不会去用,其次是企业能否获得收益。技术虽然已经成熟,但是在医疗领域,安全性始终要放在首位,容错率很低。
从智能穿戴设备、医疗诊疗场景到药品流通,面向用户端的尝试还在继续,且具备可期的收益。而在产业链上游,药企端的物联网建设却不被陈大为看好,他在药企工作多年,总觉得大多数药企物联网建设动力不足,例如工业互联网,智慧工厂等建设的效益并不明显,尤其是小型药企,根本不具备资金实力。
对健康医疗信息化市场有多年研究的张锦川(化名)认为,其实凡是有提升整体生产效率和服务效率的机构或企业都是有动力来使用医疗物联网的。随着各类传感器的创新,其应用符合当前从治疗到干预的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的总趋势,可以理解为互联网医院的一种扩张场景。
上述观点的另一种解读即,借助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构建的整合平台和解决方案,将使得之前的单独业务的转型变为医疗主体全流程、全数据的数字化转型。
医院转型面临现实障碍
从国家卫生计生委近年来颁布的公立医院财政拨款支出情况来看,三甲医院在基础设施和就医环境改造在2013年左右便已经结束。2014年之后,财政拨款支出都放在了医疗服务能力建设上,这便给医疗信息化和物联网产业的切入带来了机会。
“物联网科技”的结合,也使突发病情的管理,从原来的事中、事后变为事前干预。物联网链接了终端用户的需求,并探索出用户的最佳体验。例如,基于物联网将血库前移至急诊科、救护车、ICU等临床用血点,取血时间从20分钟减少到1分钟。此外,病人佩戴的RFID腕带,可以将出现错误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埃森哲发布的《2017年医疗物联网调查》中指出在未来三年内,物联网有望为医疗供应商和付款人提供重要的财务价值。如果医疗行政人员仍无法了解如何使用物联网,可能会导致其无法有效地节约成本。
在某医院,通过信息共享和仪表显示,人际之间沟通成本可以减少75%。
有数据显示,美国医院中每张病床上平均搭载10到15个联网的设备。虽然这些设备一般不在病人身上,它们却在时刻记录着敏感的信息并发送给医护人员。
2017年,医疗设备和系统软件占据医疗物联网市场规模的61%;到2022年,这一比例将提升到64%,全球医疗物联网将突破1580亿美元,亚太地区医疗物联网市场规模将超过北美,成为全球最大的医疗物联网市场。2017至2022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30.9%。
而作为第三方技术供应商早已抓住机会,找到商业模式。2014年已建成全国第一家智慧医院的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在智慧医院建设之初,与各大服务提供商一起探索定制化的合作方案。在合作成功后,第三方供应商的商业模式也得到验证,从而可以将其复制到其他医疗机构。
医疗器械数字化供应链服务商国科恒泰2013-2018年销售额复合增长率为87.6%,并持续的在数字化转型方面投入,帮助医院智慧转型。其“RPA”机器人提高渠道运营的处理效率,投入产出比达872%。相当于1.23个机器人顶替了11.95个员工。RFID耗材柜,智能感知柜,智能货架,无人值守库房等智能硬件服务,降低医院库存40%,提高耗材供应响应率30%。类似这种全产业链的全面解决方案已然成为一种趋势。
包括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等在内的医疗机构已在物联网技术应用上走在前列,而大多数医疗机构受制于发展现状及资金、医护人员意识等问题,并不能做出系统性的调整。
在建设壁垒上,张锦川认为存在两点:一是综合效益的评估,技术投入必然产生新的成本,目前在医疗物联网的变现模式上还有较大的开发空间,已实施的机构更多是其管理者基于前瞻性和管理便捷性的硬投入;二是安全,特别是直接作用于人的设备,这需要整个行业的共同行动,建立更规范标准和严格的技术壁垒。
2019年9月由中国医院协会信息专业委员会发布的《2018-2019年度中国医院信息化状况调查——医院信息技术负责人调研报告》中显示,参与调查的医院总收入分布表可以看出,40.28%的医院总收入在1亿-5亿区间。而系统化的物联网改造将需要超出上千万元的技术成本。
《报告》提到,在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中主要障碍因素分析中排在首位的是“缺乏充分的信息化资金支持”,依次排出的障碍是“部门人力资源不足”、“信息化的投资回报无法量化”、“供应商缺乏提供满足需求产品与服务的能力”、“缺乏院领导的支持与参与”等。
在张锦川看来,任何技术的应用必然需要服务于机构的中长期目标才有生命力。就医疗服务机构而言,其关心的重点是提升服务对象的综合满意度以及提供服务过程中的综合效率。
“系统性”思维贯穿始末
“物联网其实就是设备和数据库之间建立连接来提供信息流。现今,绝大多数医院还做不到能够增强医院关联流程的管理。包括业务流程编排、工作流协调、数据交换等。”医院运营管理研究者、职业院长郭俊坦言。
在医院信息化建设方面有过多年观察的媒体人苏先生则称,物联网是整个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一部分。医院可能有一些散碎的物联网的应用,系统性建设物联网的应该不多。
近几年,被大家看好却极具复杂性的智慧医院建设成为业内关注的重点。一个普通医疗机构要进行智慧转型,且兼具“物联化全方位自动信息采集、互联化及时有效的传输、智能化智能处理与决策支持”这三大要素,实则难度较大。这其中还将涉及的是“诊疗内容和方式”的全面改变。
此外,医疗机构转型成智慧医院需要不断深入思考的问题,还包括:数据壁垒、缺乏相对成熟的医疗人工智能产品、医院行政管理层与医务人员的认知度和接受度不够、以及地方落实力度与国家推进力度不对称、国内接口未完全标准化规范化等。
对于医疗物联网建设的投资回报率问题,张锦川认为,需要具体项目具体分析,总的来讲初期不宜追求大而全,应以建立优势闭环服务为核心。
而把握住国家产业园区的优惠政策,提升机构的产业集聚效用或许也成为解决物联网建设变现难问题的方案之一。
在与医界人士交流的过程中,可以明显感觉到,大家对于智慧转型的态度开始变得更为务实。玩新式概念的阶段已过去,医疗行业的运行主体开始主动打破经验性认知。
走在前列的探索者分享着成功经验,还在犹豫是否想要转型的已经落后。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李观明直言,等到智慧医院各地都铺开后,外地人还会蜂拥去北上广的顶级医院吗?如果医院到那时再思考转型的问题,为时已晚。
物联网技术的前途和愿景被看好是事实,但是真正实现商用需要经历时间的考验。包括5G技术,全部覆盖也需要一个过程。但无疑,医疗物联网的未来已在路上。
时间:2019-10-15 22:25 来源: 转发量:次
声明: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