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报告 AI展会 数据标注 标注供求
数据标注数据集
主页 > 智慧医疗 正文

5G在医疗健康领域融合应用前景广泛,但仍属新生

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傅卫认为,5G技术的高速率、低延时的特点,使医疗资源的均衡成为可能,但5G的发展还远远不止于目前的临床场景。

 

“今年是我国5G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5G医疗应用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广,已经成为医疗发展的新趋势、新方向。”8月1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总经济师王新哲在以“5G时代的健康中国建设”为主题的高峰论坛上致辞表示。

 

今年工信部正式颁发5G商用牌照,标志我国正式进入5G商用的元年。实际上,5G作为最新一代的移动通信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远不止于远程手术,其超高速率、超低时延、超大链轨的显著特性,不仅可以保障数据画面的实时清晰传输,而且加快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创新突破和集成应用,开启了医疗发展的新时代。

5G在医疗健康领域融合应用前景广泛 但仍属新生事物

王新哲介绍说,近年来,工信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要求,在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5G、人工智能、超高清视频发展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有力的推动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医疗健康的融合发展。

 

具体包括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智慧医疗健康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大力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为智慧医疗健康发展奠定了产业基础;积极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医疗领域的集成应用,为智慧医疗健康发展提供了服务模式。

 

?“目前,5G的网络信息传输、超高清视频技术等已应用于超声、内科镜、手术机器人,实现了基层医院、驻岛部队的远程诊疗,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与CT、磁共振系统、眼底照相机等装备加快融合,已可辅助诊断肺癌、胰腺癌等疾病。综合考虑我国的国际发展水平、制造业水平和人口规模,再加上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我国推进智慧医疗健康发展大有可为,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为全球医疗健康行业的发展作出中国贡献。” 王新哲表示。

 

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傅卫认为,5G技术的高速率、低延时的特点,使医疗资源的均衡成为可能,但5G的发展还远远不止于目前的临床场景,它的出现极大促进了数据高速、海量、便捷的传输和多元数据的整合应用,应该说在医疗卫生综合监管方面也是大有可为的,在助力三医联动,构建系统化、智能化、精细化的医疗卫生综合监管体系建设方面也将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据了解,在信用信息体系建设方面,国家卫生健康委开发了信用信息管理平台,初步建立了以社会信用代码为索引的医疗机构、卫生健康管理相对人的信用档案,以及以身份证号码为索引的医师、护士信用档案,建立了信用黑名单的数据库。

 

在医疗监管的信息化方面,在全国范围内推开医疗机构、医师护士电子化注册管理,四川开发了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医疗行为的综合监管信息平台,深圳开发了公立医院运行综合监管平台以及决策、人事、财务、采购、设备五全监管系统。

 

在医保监管的信息化方面,目前,全国90%以上的统筹地区也都开展了医保的智能监控工作,比如像沈阳、上海等在这些方面都有很好的探索。

 

在医药监管信息化方面,建设了药品信息化的追溯体系、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已经基本实现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

 

不过,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与信息司司长毛群安指出,目前大部分医院主动用信息系统提高效率,同时提升医院的竞争力和诊治的能力。但是5G在医疗健康领域融合应用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参与的主体多,涉及的领域广,安全的风险高,在发展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新的情况、新的问题,从监督管理来看,主要有三方面:

 

一是政策机制有待完善,由于无线通信技术和医疗领域的结合,涉及到跨行业的应用,需要国家层面协调设计,形成协调机制,加强监管保障,引导医疗行业的健康发展。

 

二是无线医疗应用场景众多,不同的应用场景对网络需求差别较大,目前缺乏标准规范定义5G健康医疗的网络指标要求,还没有建立标准体系。

 

三是监管手段有待进一步跟进,5G新技术的应用快速发展,加快了医疗健康领域各应用的数据流通,有可能还会存在着医疗质量以及数据安全的风险,需要我们进一步创新监管的方式,确保医疗质量和数据安全。

微信公众号

声明: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SEM推广服务

Copyright©2005-2028 Sykv.com 可思数据 版权所有    京ICP备14056871号

关于我们   免责声明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原创投稿   网站地图  

可思数据 数据标注

扫码入群
扫码关注

微信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