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疗利弊共存,如何才能“叫好又叫座”
庞大的网络、领先的技术、卓越的运营和产品专业知识是互联网医疗发展的最基本的底线,凭借这四大要素,多元业务布局才能呈现出一家互联网医疗公司综合实力,且能够把能力协同起来产生具有规模效应的前景。
但现实情况却是,先亏损圈市场再变现的互联网医疗故事已经不好讲了,现今无论是哪一块业务,运营和产品在医疗服务市场竞争中,仍然还是靠补贴来抢市场的情况。
以企鹅杏仁为例,尽管线上资源拥有几十万认证医师、数百万注册患者用户数,线下连数万家医院资源,覆盖8个城市的47家30个门诊,7个多点执业中心,预计在未来的2-3年内,布局的线下医疗机构将超过500家。
但这家公司在真正的改变医疗行业生态规则、医疗服务质量安全、供需两端难以匹配、用户粘性低等对接问题上,并没有打出亮点的市场份额,加上存在运维成本支出将继续大幅增加,并且在可预见的未来可能无法盈利,依然使公司的发展充满不确定性。
随着技术越来越先进,社会传统的地位却越来越低,技术逐渐成为了主导,其最简单明快的表现是古老的箴言:在手握榔头者的眼中,一切都仿佛是钉子。每种技术和文化的关系都必然有一个磨合的过程。
对于互联网医疗而言,往往追求的只是医疗服务表象,渴望“获取”流量,却不怎么熟悉医疗服务核心实质。发展至今不是非此即彼的结果,而是利弊同在的产物。
这是因为互联网医疗依靠专业技术的专家,往往对与专业无关的东西知之甚少,把医疗服务信息和行业理解混为一谈,在技术对医疗实践的控制上,很少会让医生感到满意,也会让医疗需求用户对服务成效产生更多疑惑。
互联网医疗要想变得“叫好又叫座”,除了要遵循市场规律、走规模化经营之路外,规模化之路考验运营能力也期待政府的补贴措施在落地中更便利。无论互联网医疗服务技术怎么变化,倘若缺失服务体系配置,防范危机对应机制失效,就能够从这个侧面反映出互联网医疗理念的滞后。
因此,互联网医疗核心应该还是好的医疗场景,一定是在医疗服务痛点的多领域里展开突破,降低同质化程度;一定要跟互联网医疗发展初心是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需要什么样的产品,则需要拥有理解复杂医疗行业的洞察力。
至于互联网医疗发展目的何在、有何局限,更长远的价值又究竟在哪儿呢?这些相对应的弊端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体现出商业和医疗本质结合的优势,而这种优势不是硬结合,是要有商业模式,要有支付和创新的结合。
互联网医疗行业能够发展快的原因在於:如何以低成本,给临床医生和医院管理者带来效率、为医生节省时间、的改进能够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落地的价值,这个价值主要体现在两点:临床诊断的准确度以及工作流程的匹配及优化。
唯技术和互联网,从需求出发,还远远没有达到目标的精细化、专业化运作水平。每一项新业务的展开,背后都是源源不断的资金在消耗。
新业务不是从解决某一类具体医疗问题出发,而是先成为掌握某项技术的提供方,再去找医院或医生合作,谋求短期内在某个场景中落地,开发出某款产品、某种解决方案。
这样的场景可能不是真正的场景,解决方案与场景可能不完全匹配,医院、信息部门与临床医生都需要花更多时间来适应与学习。没有行业根基的互联网医疗,很难在医疗行业立足。
总之,互联网医疗未来业务增长潜能,以及对接B端资源技术的能力,都与行业趋势的助力密不可分。
时间:2019-05-14 00:11 来源: 转发量:次
声明: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