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EE 的华为禁令后遗症!中国学者:不跟你玩了
今日,是中国计算机科学学术圈集体感到幻灭的一天。原以为政治的归政治,学术的归学术,然而一封禁止华为人员参与 IEEE 期刊编辑与审稿的邮件,让大家纷纷对美国在过去引以为傲的「学术自由」理念感到失望与愤慨。IEEE 的决定引发了许多华人学者的抗议,即便他们和华为并没有任何关系,以北京大学张海霞、清华大学刘奕群为代表的教授已经公开发表态度,表示退出所在 IEEE 期刊的编委,以及不再向 IEEE 系列期刊投稿。

IEEE 的沦落?
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英语全名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简称 IEEE),是一个建立于 1963 年 1 月 1 日的国际性电子技术与电子工程师协会。它是世界上最大的专业技术组织之一,拥有来自 175 个国家的 42 万会员。
IEEE 将自己定位于「科学和教育,并直接面向电子电气工程、通讯、计算机工程、计算机科学理论和原理研究的组织,以及相关工程分支的艺术和科学」。为了实现这一目标,IEEE 承担着多个科学期刊和会议组织者的角色。此外,它还是一个广泛的工业标准开发者,主要领域包括电能、能源、生物技术和保健、信息技术、信息安全、通讯、消费电子、运输、航天技术和纳米技术。
如果以上说的还是有点抽象,那么以下数据就很能说明 IEEE 的业界地位:
IEEE 制定了全世界电子和电气还有计算机科学领域 30% 的文献
IEEE 制定了超过 900 个现行工业标准
IEEE 每年发起/合作举办超过 300 次国际技术会议
如果经常逛知乎,你也不难搜到类似的提问:

这种「权威性」,也是 IEEE 禁令在今日的中国学术圈引起轩然大波的原因。
大家内心最深处的疑惑是,如果连一家积淀如此深厚的纯学术/技术向组织都无法抵御来自政治的冲击,那么还有哪些学术圈子是值得信赖的呢?

包云岗老师的朋友圈发言
华为何罪之有?
更何况,被排除在「编辑与审稿」权限的,是过去在无线通信领域的学术圈和标准制定上具有一定话语权的华为。
最典型比如主导了 IEEE P2413 (物联网体系框架标准工作组) 的标准制定:

再比如面向国际社会输出技术培训。

IEEE 官网 5 月 9 日消息指出,比勒陀利亚大学(University of pretoria)与南非 IEEE 信号处理和通信联合分会(IEEE south africa joint chapter in signal processing and communication)在 5 月 21 - 5 月 22 日举行了一场华为 5G 培训 workshop,相当于华为向南非这所最大的面向黑人学生的公立大学贡献了自己的技术积累。
在 IEEE 官网上就「Huawei」关键词进行检索,只用 0.22 秒便检索出 10 亿条的结果,这些结果包括新闻报道、技术提案、华为成员在大大小小报告会中的留痕、招聘信息等,看起来很琐碎,却都是实实在在地在为社区做贡献。

他们决定不跟 IEEE 玩了!
事情经过半日的发酵,目前已经开始有学者将对 IEEE 的失望转化为具体的行动。
来自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的张海霞教授在个人的研究室公众号上发出一篇名为《致 IEEE 主席的公开信》,文中她表示自己「申请退出我所在的两个 IEEE 期刊的编委会」,同时强调「这是我个人的态度,与任何其他组织和个人无关」。

据了解,张海霞教授还是现任全球华人微纳米分子系统学会秘书长、全球华人微米纳米技术合作网络执行主席、IEEE NTC 北京分会主席等。
此外,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副教授刘奕群在朋友圈中表示,自己已经要求学生不要投与 IEEE 组织相关的会议与期刊,而他本人也将尽快按流程辞掉 IEEE 的相关学术职务。

同样激动的尚有南大周志华教授。
他在个人微博上表示,「某领域」的最新资讯早就不是通过 IEEE 获取,对期刊的忠诚有时候更多是出于「回报」心理。这种为学术奉献的行动如今面临限制,是「反科学」、「阻碍科技进步」的。

为此他建议:
IEEE 应该考虑将注册地从美国转移到其他国家
多支持国内优秀期刊

对此,刘知远教授也在知乎上预言了不久将来的国际学术情况:

最新回应
IEEE 消费电子协会标准委员会主席袁昱博士随后发了一条朋友圈回应今日的质疑:

大意是说相对其他直接终结华为会员资格的标准组织,IEEE 已经算是留有余地,包括参加会议学术会议和标准会议(可行使投票权利)这些都未作出限制。
这个说法获得了其他一些成员的附议:

袁昱博士表示将针对各方的质疑,于北京时间明早做出回应,请大家继续关注后续报道。

时间:2019-05-30 23:59 来源: 转发量:次
声明: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