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热潮下的布局趋势
从2016年3月Alphago打败围棋世界冠军李世石以来,人工智能备受注目,被喻为新一轮技术反动的“头雁”。各国政府盘绕人工智能出台战略规划,高科技巨头加大研发力度,高校也在人工智能范畴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终究政府、产业界、高校和媒体怎样合力推进这股热潮?目前中国高校在人工智能范畴的规划有何趋向?高校新建的人工智能学院或研讨院面临哪些契机与应战?
从三螺旋形式看人工智能热潮的兴起
早在20世纪90年代,社会学博士亨利·埃茨科维兹提出基于麻省理工学院的三螺旋形式。该形式指大学、企业、政府三方在创新过程里亲密协作,产生了科技园、孵化器、研讨中心等“混活力构”。
这种三螺旋创新形式是50年代斯坦福大学工业园区及后来硅谷崛起的“内核”,也是90年代麻省理工学院成为“创业型大学”的理论框架,可用来分析这次人工智能的热潮(见表1)。
值得留意的是,三螺旋作为一种笼统模型,面对理论的复杂性,其局限性也很突出。其中最具争议性的一个问题为“能否存在第四个行动主体?”例如媒体在这次人工智能热潮里扮演的角色。
美国虽然最早发布相关政府报告,但迟迟未能出台一个人工智能国度战略,这或许与当局政权更替脱离不了干系。高校扮演的角色也更为丰厚。除了传统意义上的技术攻关与人力支撑,高校还积极发布智库报告,包括斯坦福大学的《2017年人工智能指数》,牛津大学的《解密人工智能的“中国梦”》,清华大学的《中国人工智能开展报告2018》等。
人工智能高校规划
截至2018年11月中旬,中国已有33所高校宣布成立人工智能学院或研讨院。
从不同阶段来看,2017年7月国务院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开展规划》之前为个别尝试,仅有3所高校停止探究,北京、上海、广州各一所,在机构命名上存在“智能工程”或“人工智能技术”的差别。
2018年4月教育部出台《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方案》之前为继续探究阶段,地点拓展到陕西、重庆、江苏等地的8所高校,新建机构的称号统一为“人工智能”学院或研讨院。《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方案》里明白提出“到2020年树立50家人工智能学院、研讨院或穿插研讨中心”,这标志着积极规划阶段的开端,半年时间里就有22所高校行动起来。
2018年7月,随同着28所中央本科与高职院校入选教育部《“AI+聪慧学习”共建人工智能学院项目试点学校名单》,这股热潮进入批量建立阶段。
从地域散布来看,高校新建人工智能学院或研讨院的重点集中在京津冀(10所)、长三角(9所)、东三省(5所)等城市群。北京与南京各以5所高校领跑,天津与重庆分别以4所与3所紧随其后。
从院校类型来看,前期探究以研讨型大学为主,批量建立则将重点转向普通本科与高职院校。
从学科特征来看,目前还是依赖计算机、电子等有技术积聚的理工类高校。
从实体单位来看,人工智能学院为主流(18所),研讨院略少(10所),两者统筹的有5所。
从招生体量来看,既有南京大学人工智能学院走“小而美”道路,仅招收本科生80人,研讨生40人;也有重庆邮电大学科大讯飞人工智能学院到达上千人范围,方案招生本科1200人,研讨生900人。
契机与应战
从契机来看,长周期的科研投入与跨学科的专家协作意味着高校在人工智能范畴的引擎作用不可替代。
与其他国度相比,中国的政策推进更为系统,从国务院的宏观战略到教育部的行动方案,再到批量建立的入选名单。国内高校的主动性与行动力更是惊人,短时间内已初具范围,掩盖多个省市以及各品种型的高校,并带来了高校内部新建学院或研讨院这样触及经费预算、人员编制、招生方案、校园基建等本质变化。
从应战来看,上述清点标明目前的规划存在地域差别,武汉、成都等高等教育资源丰厚的城市尚未行动起来。穿插学科建立相对单薄,仅呈现在西南政法大学新建的人工智能法学院及法律研讨院。企业与中央参与共建的积极性也未充沛调动。企业里腾讯最为活泼,在山东、辽宁与广东共建了3所腾讯云人工智能学院。中央共建在清点里仅有重庆理工大学与两江新区共建人工智能学院这独一案例。更为重要的一点在于大多数新建人工智能学院或研讨院只是揭牌或宣布成立,在2018年正式招生并开端培育的仅限南京大学等少数高校。
由此可见,高校官宣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真正把人工智能相关的科研投入与人才培育落到实处,释放出学科穿插以及产学研协同的潜力。
时间:2018-12-26 23:03 来源:未知 转发量:次
声明: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