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瓢虫系列”卫星应用先行
12月7日12时12分,“瓢虫系列”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搭载长二丁火箭升空入轨。“瓢虫系列”由7颗小卫星组成。主星瓢虫一号为百公斤级卫星,其余为3颗6U立方星、3颗3U立方星。其中瓢虫一号及5颗立方星由民营商业航天公司九天微星自主研制并运营,一颗6U立方星为联合研制。完成在轨测试后,“瓢虫系列”将在野生动物保护、野外应急救援、车辆船舶监测、物流追溯等领域,开展卫星物联网系统级验证。
据预测,到2020年,全球物联网传感终端安装量将达204亿,其中60%是广域窄带低功耗(LPWAN)物联网终端,尺寸小、通讯功率低,无法与高轨卫星取得通信。覆盖全球、融合地网、实时共享的低轨通信卫星星座,是实现万物互联的高效解决方案,也是新一轮太空竞赛的重要内容。“希望通过瓢虫一号的研制将百公斤级卫星平台化,服务后续物联网星座的建设。”九天微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谢涛告诉经济日报记者。
九天微星成立于2015年,专注于微小卫星创新应用、通信系统研发及星座组网核心技术,已完成卫星设计研制、发射测控、创新应用的商业闭环,计划于2019年底发射“一箭四星”,2022年完成72颗物联网卫星星座的部署。
谢涛表示,对于商业航天来说,卫星成功发射只是第一步。“卫星的载荷、地面终端、应用系统必须形成闭环的服务体系,最终满足客户的需求,并且是通过低成本、高效率的方式实现的,才能视为商业卫星的成功。”
按照“应用先行”的发展思路,九天微星于今年10月份发布了自主研制的物联网卫星网关、物联网数据传输终端、野生动物监测终端,以及天地一体化物联网通信解决方案。其中物联网数据传输终端将与华米手表进行连接,通过“瓢虫系列”卫星,在沙漠和戈壁进行运动监测、用户生命体征数据采集,以及一键呼救的解决方案验证;“智慧车轮”物联网终端可以监测胎压、路况、油耗、驾驶行为等数据,通过卫星回传给管理中心,该项目即将开展外场测试,在真实道路上进行验证;与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合作的大熊猫项圈,不仅可以采集野外大熊猫的位置信息,未来还可以采集体温、姿态、叫声等生命体征数据,通过卫星传给工作人员,类似应用场景将会拓展到东北虎、金丝猴、藏羚羊等珍稀动物保护上。
九天微星联合创始人兼首席运营官彭媛媛介绍,明年4颗物联网卫星发射后,数据采集间隔约为4小时,可以满足部分行业客户的需求。比如集装箱在海上哪个地方,箱门有没有被打开,箱内货物的温度湿度,这些数据可以每4小时回传一次,能够满足客户不同需要。随着部署12星、24星、72颗星,逐步达到准实时的采集频率,将应用拓展到需求比较高的行业。
为了验证百公斤级卫星的平台,并吸引社会各界更多关注并参与商业航天,瓢虫一号搭载了星光闪烁、太空自拍、太空VR等创新功能。瓢虫二号、瓢虫三号分别是“猫王收音机星”和“华米星”。瓢虫五号即“立可达教育卫星”,搭载遥感相机,面向中小学校开放数据资源,用于开展航天科普教育。瓢虫六号即“天猫国际星”,搭载了特殊材质的天猫公仔,以及部分天猫用户的告白语音文件,这颗卫星也是九天微星与阿里巴巴合作的开端。(沈 慧)
时间:2018-12-12 18:09 来源: 转发量:次
声明: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