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报告 AI展会 数据标注 标注供求
数据标注数据集
主页 > 机器视觉 正文

建设制造强国,如何持续发力?丨院士访谈录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增强制造业竞争优势,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培育创新动能,加快制造强国建设步伐,提升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对进一步壮大实体经济至关重要。当前,我国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还面临哪些问题?需要从哪些方面持续发力?如何科学应对挑战?针对这些问题,经济日报记者专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单忠德。
中国工程院院士单忠德
 
  ■ 绿色制造、智能制造是工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也是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体现
  ■ 要坚持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制造业人才队伍,培育一批领军人物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建设制造强国,需要从哪些方面努力?
  单忠德:当前,我国正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经济社会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推进都需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具体到制造业,这一要求更为紧迫。
  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是着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建设制造强国,一是要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新发展格局下深度拓展制造业新空间,加速提升优质规模,发挥完整制造业体系提供的产业生态优势,坚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并重;
  二是要提升制造业增加值率,全力推进“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新征程,加大制造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投资,提高现有产业链运行效率;
  三是要遏制基础产业占比下降趋势,坚决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攻坚战,加快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持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四是要加大制造业创新支持力度,持续促进优质要素向制造业集聚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版权所有,加快制造业的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升级,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重庆金康赛力斯两江智能工厂总装车间智能机械臂。黄伟摄(新华社)
 
  “十四五”规划提出,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提升产业基础。从我国情况来看,加强基础研究有哪些着力点?
  单忠德: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是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基础。从基础产业水平来看,2018年我国基础产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为6.40%,仅为美国、德国的25%左右;标志性产业集中度仅为40.57%,不足美国、日本、德国的一半;高技术产品贸易竞争优势指数更是远低于工业发达国家。从研发投入来看,2019年我国制造业研发投入强度仅为1.4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2018年相较,我国制造业研发投入强度下降了0.87%。总体上,我国制造业存在产业基础薄弱、高端供给不足、产业集群集约能力低等问题,需要提升核心技术的国际竞争力。
  为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要建立健全共性技术平台,突破基础技术、关键共性技术,实现自主可控、安全高效,加快推进我国制造业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要全面落实各类资金研发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加大财政资金对制造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引导制造业企业建立创新自发投入机制,增加基础研究方面的投入,包括引领性技术研究,形成自立自强的制造业创新能力。
世界三大气缸套制造商之一的河南省中原内配股份有限公司气缸套智能化生产车间。白水平摄(中经视觉)
 
  “十四五”规划提出,要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工程,发展服务型制造新模式,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如何理解这项工作的重要性?
  单忠德:绿色制造、智能制造是工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也是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体现。近年来,我国着力推进实施绿色制造、智能制造工程,取得显著成效,一大批绿色制造、智能制造技术与系统、绿色智能产品与装备、绿色智能工厂与园区投入使用,推动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发展。
  制造业发展总体趋势是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生产制造过程更加清洁化、生态化和人性化。这就需要不断创新绿色制造、智能制造新原理、新方法、新技术、新装备,突破相关关键科学问题,加强基础理论及方法研究。大力研究、推广应用绿色制造、智能制造工艺技术、软件系统及产品装备,加强数字技术、智能技术和传统制造业等领域融合发展,推进资源、能源节约和结构优化。
  绿色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之一,智能制造是制造强国主攻方向。要制定我国绿色制造、智能制造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路线图,加速绿色制造、智能制造相关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制定完善发展需要的相关制度与法规,大力培育营造绿色智能发展文化。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需要怎样加强培养人才队伍?
  单忠德: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必须重视科研人员的主体作用,激发科技人才创新活力。
  从制造业来看,要坚持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制造业人才队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打造形式多元、渠道通畅、环境优越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平台,培育一批领军人物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要调整学科专业设置,提升人才培养实效。
  二要推进科教产教融合,促进人才协同培养。
  三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微信公众号

声明: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SEM推广服务

Copyright©2005-2028 Sykv.com 可思数据 版权所有    京ICP备14056871号

关于我们   免责声明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原创投稿   网站地图  

可思数据 数据标注

扫码入群
扫码关注

微信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