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
2020年伊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成了突袭中国经济的黑天鹅。时值中国农历新年的假期,结果却成了举国上下共同抗击疫情的一场战役。对于刚刚经历了艰难的2019年的中国经济来说,还没完全从下行和结构调整的压力以及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中缓过劲来,就被这场疫情再次打乱了节奏,频添了更多不确定性。
疫情还未结束,疫情持续的时间也仍然难以预测。疫情之下,中国的制造业又将受到怎样的影响?
作为本系列的第一篇观察,我们主要讨论春节期间疫情对中国制造行业的影响,从生产制造、供应链、需求端的变化来衡量对制造业的影响程度。在后续的报告中,我们将更新对中国制造业2020年的各项预测,并针对部分重点行业分析短期以及中长期的变化趋势。
相较于2003年爆发于北京的非典,虽然本次疫情对于中国经济的挑战更大,但是对制造行业的影响反而相对有限。当前,中国的经济正面临结构性调整和周期性下行的压力,而且与美国的贸易摩擦风险仍然存在,中国是否能落实好第一阶段贸易协定的承诺仍将被关注。与2003年相比,如今中国第三产业占比更高(2019年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占比7.1%、39%和53.9%),加上春节本来就是消费旺季,因此这轮疫情对于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第三产业的影响才是最为直接和严重的。零售、餐饮、旅游交通在今年上半年都将面临业务萎缩和现金流压力,春节这个消费旺季也无法在疫情结束后弥补。相反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版权所有,农历新年本来就是很多生产制造行业的"淡季",因此这轮疫情对于制造业的冲击并没有太大。疫情短期会引起制造业产出的下跌,但是中长期对行业的影响有限。主要的影响存在于上半年,复工日期是最大可变因素,供应链是最大的风险点,对实体产业最大的打击是利润的萎缩。
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释我们认为影响"有限"的原因:
生产制造端 - "停工停产及复工延迟"造成减产损失和断供风险。
相比2003年的非典,本次疫情传染性更强但致命性更弱,为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加强疫情防控,国务院将2020年原定为1月24-1月30日的春节假期延长至2月2日,部分地区延长至2月中下旬。全国范围内人员流动限制和主被动隔离对于恢复生产提出了非常严峻的挑战。所幸的是,农历春节假期由于大批务工人员返乡团聚,历来是传统生产制造行业的淡季,所以如果2月10日正常复工,返工只是短时间推迟,企业一季度业绩风险依然可控。
现在的考验是:
·重疫区的企业显然无法在2月10日顺利开工,面临的不确定性更多。
·之前返乡的大量人员重回工作岗位,人员流动性和公共场所的人流密度增加,都再一次提升了疫情扩散的风险。
·若工厂或企业中再出现确诊患者,又将面临停工消毒以及员工隔离2周的措施,企业管理者面对这样的风险必须在复工时间的定夺上极其谨慎。
所以即便大部分企业2/10日后开始复工,到岗率只能是逐步提升,全面复工很难。
对于一些自动化程度较高的行业或企业(比如半导体、面板制造),即便在过去的2周之内,其生产活动也都基本可以正常进行,并没有受到疫情干扰。但那些用工人数大,自动化程度不高的行业(比如电子制造)将面临极大的挑战。复工潮之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将面临更高的疫情不确定性。
另外,目前除了湖北之外,浙江和广东沿海地区的确诊人数也较高,而且政府的管控措施非常严格。很多城市在完全切断了运输的同时再次推迟了复工日期,这两个省的制造业集群相对湖北更大。劳动密集的同时,制造业出口的占比也相当高。虽然现在还不能判断影响会发酵到什么程度,但是这一潜在风险可能造成更大损失,并对全球供应链造成更大的影响。
供应链 - 物料的中断或受阻会对原料供应和产品库存造成直接影响
供应链的影响体现在两方面,其一是供给层面,比如原材料和零部件的短缺。当前主要是区域管制下对于核心零部件运输以及人员复工推迟带来的风险。由于交通运输限制,整个原料段供应不畅,不仅国产的原料运输受影响,从国外进口商品的通关速度和进口量也有明显的放缓趋势。这会造成供应紧张,接着引起原材料价格的上涨。比如目前钢厂的产品库存就非常高,这是因为物流的中断,导致钢材从钢厂运往仓库的环节受阻,同时原料也出现了紧张的局面。因为节前虽然有做原料的备货,但是普遍的备货周期在十五天到二十天左右。那么经过了十天以上的停摆,原料无法补充进来的话,就会出现这样紧张的局面。其二是需求层面,下游需求减弱,使得中游上游生产型企业存在库存积压的风险。而高库存量可能导致企业被动性减产。
短期内,随着物流的逐步恢复以及人员的复工,压力将会逐渐缓解。当前,短期区域性的风险更多集中在汽车、电子等部分行业,另外化工的一些子行业可能也有压力。整体上,各行业的供应链压力目前尚在可控范围内。但无论如何,供应链的这两方面影响将使得制造业企业的利润在两头受到挤压。
需求端 - 个人消费需求端的影响大于投资类商品的需求
个人消费品方面的需求,春节原本是一个旺季。然后由于全面隔离,春节期间的节日消费完全成为真空期, 这部分需求很难从日后的回升中找回来。另一方面,受疫情影响,个人的收入预期下降,消费也会放缓。比如就目前看来,疫情必然会影响到主要品牌5G手机发布和上架的节奏,继而影响整个手机产业链。原本就惨淡的车市更是雪上加霜,各类线下营销活动取消,居民的节后购车计划也放缓。
投资类产品的需求相对来说更稳定。第一季度因为春节的关系,通常是需求淡季。一旦人员回来复工,配上国家政策跟经济政策,商品需求能反弹有较好表现,暂时只是时间错配。
武汉/湖北(重疫区)对制造业的影响
湖北是此次疫情的重灾区(约占确诊人数的70%),武汉又是疫情中心城市,所以这个地区的制造企业因为疫情受到的冲击最为直接和严重。更为严格的交通及人员流动管控措施以及春节后复工时间和招工情况的不确定性都会放大对当地制造业的影响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版权所有,并波及相关产品和行业的上下游。此外,湖北以及接壤的湖南和河南是制造业的劳动力输出大省,本次疫情造成的停工时间相当长,复工后的劳动力短缺以及劳动成本上升可能会对很多民营企业造成巨大的现金流冲击。
根据2018年的统计,湖北制造业整体规模约占全国的4%,而武汉、宜昌、十堰是全省制造业实力排名前三的城市。从制造业的规模来看,远不如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因此对整个中国制造业的影响有限,影响将集中在该地区的几大支柱产业,包括汽车、面板、半导体(存储器)等。到目前为止,受影响最大并且承受风险最高的是汽车行业。
湖北是中国四大汽车生产基地之一,2019年湖北省生产汽车224万台,占全国8.8%。武汉,则是中国四大乘用车基地之一,除东风汽车集团扎根于此外,还汇集了日本、美国、法国、英国以及自主品牌五大车系,另有伟巴斯特、博世、法雷奥、采埃孚等世界汽车零部件前20强中的一半落户于此。武汉封城后,不少车企都启动了应急措施,包括撤离员工及其家属,隔离观察,取消武汉往来行程等。武汉/湖北等部分地区的汽车生产产业链暂时停止,复工时间也会进一步推迟,短期内部分国内汽车乃至全球汽车供应链都将受到冲击,部分市场和车企产品将出现零部件断供现象,这也会导致新品研发、测试认证、生产以及产品上市的延期。
除了汽车,武汉也是下列几个产业的重要基地:
·光电子信息产业。武汉光纤光缆的生产规模占全球首位,占国内市场的2/3、国际市场的1/4;光电器件约占国内市场份额的60%。一方面光纤光缆生产企业相对较高的自动化生产水平将有助于加快公司复工复产进程;另一方面对于光模块产品而言, 虽然2020是5G网络建设大年,但由于网络构建还没有进入大规模建设阶段,疫情对5G网络建设影响有限,企业延期复工复产所造成的影响可能是将部分订单转单。
·面板。在武汉,包括京东方、TCL(华星光电)以及深圳天马在内的面板企业都布局了数百亿的投资。由于拥有较多的自动化设备,这些企业基本能保证包括武汉厂在内的各地工厂的正常生产经营,保障产线运行免受疫情影响。但是LCD 模组厂需要一定的劳动力,另外由于物流和海关的影响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版权所有,还涉及到材料短缺以及成本增加的问题。可能会对下游的消费电子产业造成一定影响。
·存储半导体,包括三大晶圆厂:长江存储、武汉新芯、武汉弘芯。其中前两家封城后籍由特殊申报的管道程序,使得芯片正常出货,经营正常。而武汉弘芯原计划第一第二季度的设备入场,可能因为疫情略微推迟进度。但由于自动化程度较高,这些企业基本都能够保证正常的生产经营,受到的影响较小。
贸易影响
新冠肺炎在被世卫组织(WHO)认定为国际关注的公共卫生紧急事件(PHEIC)后,部分海外国家在人员流动方面对中国做出了严格限制措施,很多海外航空公司暂停飞往中国航班,但截至目前还未涉及货物贸易层面的限制。若疫情在2月被有效控制,那么疫区认定大概率将集中在湖北省,对贸易影响将相对有限。若疫情延续,则广东、浙江等贸易大省均有可能成为疫区,而疫区范围的扩大将因为贸易限制对国内出口带来直接影响。
在依然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做预测没有太多参考价值,我们只能根据疫情持续时间的长短对于中国制造业产出的长期趋势给出乐观、中性及悲观的三种判断。主要的差别集中在短期(2020-2021)的影响,长期的方向基本一致。中国制造业长期向好的驱动力依然存在,不会受到疫情的干扰。
·乐观:2月底基本完全复工 - 对一季度机械设备制造的整体影响小于0.5%,对工业增加值的影响小于1%;
·中性:4月初基本完全复工,小部分地区疫情依然处于胶着状态,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依然实施一定管控 - 对一季度和二季度机械设备制造的影响为0.5%-1%,对工业增加值的影响小于1%-2%;
·悲观:疫情继续扩散,4月份相当部分制造型企业无法复工 - 对机械设备制造的影响大于1%,对工业增加值的影响大于2%;
另外,我们基于中性预测的数字,还大致归纳了主要制造业行业受此次疫情影响的程度(参见下图)。根据交通运输管制措施,当前管控最为严重的四个省份管制程度从严到松依次为湖北、浙江、河南、广东。
从工业增加值角度出发,湖北省的汽车制造,化工制造,铁路、船舶制造、金属制品占增加值权重较高。广东省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汽车制造占比较高。浙江省的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化工制造、纺织业、通用设备、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占比较高。而河南省是主要的劳动输出省份,省内的第一产业比重较大。
这个春节长假对整个中国来说,是一个按下了暂停键的特殊的2周。对于中国经济和制造业的影响,无法在这短短的2周后通过数字反映出来;后续的走向也完全取决于疫情的控制效果。在接下去几周的时间内,随着正常生活秩序的逐步展开,我们可以观察到不同区域不同行业的恢复状态,也可以对中国2020制造业的前景有一个更清晰更细致的预测。我们将针对包括汽车、物流、工程机械、电子在内的相关重点行业进行分析,并探讨对产业造成的影响和可能的应对策略。
时间:2020-03-26 22:09 来源: 转发量:次
声明: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相关文章:
- [机器视觉]过半受访者对人脸识别技术使用心存疑虑
- [机器视觉]人脸识别国标拟规定:不得强制刷脸、预测偏好 不对14周岁以下人脸识别
- [机器视觉]工业视觉发展对图像传感器技术的五大影响
- [机器视觉]“人脸识别”事故频发,“猪脸识别”却很靠谱!阿里巴巴赌对了
- [机器视觉]创变智造新未来 台达云端整合智能工厂解决方案
- [机器视觉]这个对抗算法让人脸识别算法失灵,还能抵抗微信微博照片压缩
- [机器视觉]人脸识别公司Herta推出视频分析新应用应对常态化
- [机器视觉]人脸识别测温成校园防疫管控第一关
- [机器视觉]承德市救助管理机构将通过“人脸识别”对比寻
- [机器视觉]新冠疫情加速进入非接触式访问控制新时代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